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十问洛阳我作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古都蓝图胸中描 一片冰心在洛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7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古都蓝图胸中描 一片冰心在洛城
——访《十问洛阳》作者、《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编辑王军
王军(左)在白马寺向徐金星教授请教。
王军在中信重工采访。
来到向往已久的龙门石窟。
  在洛阳,王军常常陷入沉思。
  □记者 孙自豪 杨海彤 文/图

  十问洛阳,今又实看。对比之间,感慨万千。

  他曾经困惑:洛阳有文化、有资源、有山水、有人才,却缺乏一种霸气、一种视野、一种眼光、一种气魄,还没有建立起与其中华文明原点地位相称的城市地位和形象。

  他收获惊喜:福民强市、复兴洛阳的号角业已吹响,关键在做、现在正做。

  曾经的困惑,如今的惊喜,都饱含着他对洛阳的浓浓真情。那么,这个站位高、思考深、心系洛阳、一则网帖引发洛阳解放思想新一轮大讨论的人,是谁呢?

  他就是《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编辑——王军,28岁。

  ▲▲饱含深情“十问洛阳”

  王军发《十问洛阳》长篇网帖之前从未到过洛阳。但是,他对洛阳有着深深的向往:“洛阳不仅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更是其祖脉所系;洛阳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原点,更是永远的中华文化圣城。”

  2001年,王军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2005年至今,他先后任《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记者、编辑。工作之余,王军经常和朋友、同事谈论自己的家乡——河南。每当王军问朋友、同事“你知道或最想知道哪个城市”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洛阳!”这引起了王军对洛阳极大的研究兴趣。

  通过阅读大量资料,王军认识到,洛阳是“原点”、是“圣城”、是“根”、是“母”。然而,洛阳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甚至让他感到困惑——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告诉世界一个怎样的洛阳?洛阳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中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中国老重工业基地如何重生?科研成果如何走出院所?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星火燎原?孔雀如何洛阳飞?中国北方水城如何走国际生态城之路?根文化如何变成生产力?郑洛争霸还是共同打天下?

  5月初的一天晚上,王军将这些问题带到了朋友聚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群情激昂。几个小时过去了,啤酒喝完了,结论也出来了:“十问洛阳,想必不是十分多余,而是十分必要。”

  回到家里,王军夜不能寐,打开电脑,敲打着键盘,问自己、问洛阳、问未来。

  一个星期后,洋洋洒洒近两万言的《十问洛阳》挥就。5月16日上午,王军以“吃火锅唱歌儿”的网名,在各大论坛全文发出。

  太给力了!如此宏文,值得洛阳人深读……此帖一出,广大网友一片“顶”声,有的网站第一时间就此制作了专题网页,还有不少纸质媒体予以转载。一时间,《十问洛阳》成为热议的话题。

  随后,本报几经辗转,了解到王军的真实身份,应本报之邀,王军从广州飞赴洛阳,实地参观采访。

  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永宁寺塔基、汉魏故城遗址、神州牡丹园四季牡丹温室、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中信重工车间、新春都工地、中船重工七二五所……两天时间,王军密集走访了洛阳旅游景点、工业企业、科研院所,一路陶醉,一路震惊,一路叹息,“十问”此时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洛阳是千年帝都,却没有“古”的样子?

  为什么,洛阳有繁如星辰的历史遗存,却大门紧锁、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为什么,洛阳曾有人提出用唐朝年号命名道路,却没能付诸实施?

  为什么,“洛阳牡丹甲天下”,却没有“满城尽是牡丹花”,反倒是一家民营牡丹园适时而动、勇闯天涯,成为反季节牡丹培育领域的领头羊?

  为什么,洛阳作为全球1亿客家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地标,却没有借此打好招商引资牌?

  为什么,中船重工七二五所旗下一公司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后,效益提升了8倍,却还有那么多科研院所无动于衷……

  王军在采访本上写下这么一句话:关键的关键——思想还不够解放,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一腔热情营销城市

  这个28岁的年轻人不简单,头脑清晰、眼光独特、善于钻研,而且,他已经策划、营销一个城市了。

  2010年春,河北省唐山市有关方面去珠三角招商引资,却无人问津。王军采访得知,南方很多人对唐山的了解仅限于“唐山大地震”,对其交通优势、工业转型、生态建设等情况知之甚少。能不能通过深度策划报道让珠三角了解唐山呢?有了想法就要付诸实施,王军连夜拿出了两万多字的向珠三角推介唐山的策划书,该策划书获得南方日报社领导首肯。后来,他又找到唐山市委书记、市长面谈了自己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去年7月,在王军的直接参与下,《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中心特派10多名记者奔赴唐山采访了两个星期,推出了主题为“唐山起舞”的十几个版的深度报道,告诉了珠三角一个真实的唐山。他们在文中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提出了“投资唐山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一时间,唐山招商引资项目纷至沓来,效益可观。

  今年,唐山方面主动找到南方日报社、找到王军,请其再度操刀策划新一轮推介方案。

  此时,王军对城市营销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当今世界强国的竞争,是一种文化的竞争、文明的竞争。以洛阳地区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摇篮和中轴,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象征。只有做强洛阳这个中华文明的原点,才能从中国内部构建起支撑中华文明复兴和发展的平台,最终强有力地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王军得出结论:从某种角度出发,洛阳强,则中国强;洛阳弱,则中国弱。

  既然如此,洛阳不做强中华文明的原点,中华文明如何挺起脊梁、走向世界?洛阳不建设世界级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城市,不打响城市品牌,如何做强中华文明的原点?洛阳不搭建现代产业集群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驱动平台,如何形成洛阳迈向世界名城的强大动力?洛阳不借助自身水资源、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建设国际生态城,如何为全球人才、资本、科技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王军开始了营销洛阳的计划。

  “你提出了洛阳是中华文明原点的概念,这就了不起!”在洛阳与王军见面后,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洛阳市河洛学与民族圣地研究会会长徐金星教授握着王军的手激动地说,“你已经在营销洛阳了,做得好,你就是洛阳的功臣!”

  ▲▲满怀激情为洛阳探路

  王军是个不断求索的人。

  “30年前,广东为中国经济发展探路;30年后的今天,广东应该再次为中国科学发展模式探路。”2005年以来,《南方日报》每年都会推出大型特刊——《珠三角竞争力年度报告》。王军是这个年度报告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2009年那次,是王军直接策划实施的。

  2009年报告的主题名为“探路”,100多个版,首次评出珠三角竞争力排行榜,并以此为线索全面梳理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实践路径,系统总结了珠三角为中国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经验模式,为珠三角解码,为中国探路。

  出乎王军的意料,《探路》特刊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成为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参阅材料,在会场引起强烈反响。

  如今,王军在为洛阳探路了。

  他说,洛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缩影,应该全面振兴、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来洛之前,他就提出,洛阳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文化、重工业基地转型提升和生态城市建设。

  来洛当晚,王军研读了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关于“福民强市”、“基本定位”、 “考评机制”、“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等的重要论述之后,兴奋不已,大呼找到了答案。

  “洛阳发展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广东是在今年年初才提出了‘幸福广东’概念,而洛阳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在谋划布局福民强市了。一个‘福’字,意义非凡!”王军说,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洛阳面临绝好机遇,关键在做,目前在做,相信以后会做得更好。

  “有这样出色的年轻探路人,洛阳应该振奋和高兴!”我市文史专家、千唐志斋博物馆原馆长赵跟喜说,王军问洛阳、看洛阳并试图为洛阳探路的努力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清晰地告诉我们:复兴洛阳的步子应该快些快些再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