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对哪些病症有效?能治疗颈椎病吗?”
“去年我在医院贴过‘三伏贴’,效果不错,今年还要继续贴敷吗?”
“我发现医院贴敷的次数不一样,有的贴三次,有的贴四次,是不是贴的次数越多越好?”
“往年一到贴敷的时候,天儿又热,医院的人又多,能不能自制‘三伏贴’在家贴?”
…… ……
连日来,本刊的健康热线电话热得烫手,有关冬病夏治“三伏贴”的问题成为市民咨询的热点。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中医理疗专家,请他们为您答疑支招。
1 药物贴敷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市第二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马爱萍介绍,所谓“冬病”是指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大都以寒邪入侵为主要原因,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夏治”是指在三伏时,采取药物贴敷,即用俗称的“三伏贴”进行调治。
“天热贪凉引起的‘空调病’和肠胃疾病,长期伏案办公导致的颈椎疾病,缺乏锻炼造成的免疫力低下等病症,用‘三伏贴’都可以治疗。”马爱萍表示,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体脏器气血通畅,皮肤较松弛,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此时运用中药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助阳祛寒,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容易疲劳的都市人群,‘三伏贴’是不错的保健选择。”马爱萍说。
另外,她特别提醒市民,冬病夏治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能代替平时的治疗,尤其是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在贴敷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在冬病夏治前,最好请专科医生诊断,对症下药才能有好的疗效。
2 “三伏贴”今年贴四次
冬病夏治讲究“正日”开贴,即强调在初伏、中伏、末伏的当天进行药物贴敷。马爱萍指出,三伏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体的穴位、毛孔会充分张开,药力容易通过经络渗透到人体内,疗效最好。“如果错过初伏当天的贴敷时间,可以尽快补上。”马爱萍表示,市民不必拘泥于时间,只要在初伏内补贴,并在伏天内贴完疗程,不会影响疗效。
传统贴敷时间为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共贴敷3次。马爱萍提醒市民,今年三伏一共40天,初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三伏贴”需要贴4次,贴敷日期分别为:7月14日、7月24日、8月3日、8月13日。
3 “三伏贴” 特殊人群需“绕道”
“‘三伏贴’贴一次并不能马上见效。”市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郭春慧说,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敷贴效果因人而异。
郭春慧提醒,患者到医院贴敷时要携带自己的病历资料,作为医生辨证施治的依据。如果没有起水疱、灼热感强烈等不适症状,成年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小时~6小时,儿童2小时~4小时。贴敷后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间,以免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贴敷当天不要吃生冷食品。
郭春慧指出,孕妇、2岁以下儿童、皮肤病患者、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损者、药物过敏者以及疾病发作期的患者不宜贴敷。另外,贴药后皮肤出现发红、起疱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缓解刺激,忌用手抓,情况严重时要到医院就诊。
4 自制“三伏贴” 在家治“冬病”
每年入伏的第一天,我市各大医院的中医门诊都人满为患。我们可以自制“三伏贴”,在家进行冬病夏治。
在家治“冬病”,要根据病的种类合理配药,贴敷时要找准穴位。针对一些常见病,马爱萍给出了自己的治疗建议。
支气管哮喘:准备中药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冰片和生姜少许。将生姜洗净捣碎取汁,其他5味药材研成细末。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面积适合的医用胶布中心位置,中午时贴敷于大椎、风门、肺腧、膈腧穴上。
慢性支气管炎:准备中药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细辛10克、半夏8克、元胡10克,研成细末备用。将生姜洗净捣碎取汁。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面积适合的医用胶布中心位置,在中午时贴敷于大椎、天突、肺腧、膈腧、百劳穴上。
5 综合调理 多管齐下疗效好
贴敷“三伏贴”并非冬病夏治的唯一方法,如果综合使用拔火罐、中药内服、针灸、药膳、艾灸、熏洗等疗效更佳。
河科大二附院康复科主任茹群介绍,艾灸法对肩周关节疼痛、颈椎病等疗效明显。具体方法为:准备1包艾条、适量生姜,将生姜切成0.5厘米厚的姜片。将姜片放在大椎、天宗、颈部阿是穴上,然后点燃艾条,不断点姜片。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7天一疗程,两个疗程即有明显疗效。天宗穴位于肩胛骨窝中央凹陷处,颈部阿是穴没有固定位置,哪痛灸哪。
市第二中医院理疗科副主任医师肖菊层说,夏季适当进行药膳调补,对治疗“冬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鸭梨川贝汤
准备鸭梨1个、川贝10克、白糖适量。在锅中加入2升清水,将洗净切块的鸭梨和川贝、白糖倒入,用小火煮,水开凉凉后即可饮用。此方具有滋阴润燥、清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干咳少痰者。
百合核桃粥
准备百合50克、核桃仁20克、红枣10枚、大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此方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