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工商局经检支队屡屡接到消费者投诉,消费者称我市一些养殖公司以推销“养殖蝎子”为名骗取钱财。对此,市工商局有关人士提醒,在品种繁多的推销广告面前,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
“创富”广告 打动农民
近日,三门峡市渑池县农民张某看到我市一养殖公司的宣传广告后心动不已,广告中说:“免费提供种蝎、免费送蝎饲料、免费提供技术,4个月的成品蝎卖给公司后可赚10万元!”
4个月赚10万元?张某与该公司联系后得知,只需交9800元的保证金,便可免费领到种蝎。于是,今年5月,张某将保证金交到了这家公司,并和该公司签订回收协议。
本以为可以走上致富路的张某,在饲养过程中遇到了种种技术难题。养了两个多月,两千多只蝎子依然小的可怜。发现自己上当的张某向我市工商部门投诉。
我市市民 也有上当
西工区的李先生今年4月花9800元在上述养殖公司买了4组种蝎。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他说,母种蝎10多天即可产仔,但他养了两个多月,也没见“动静”。
他曾打电话向该公司技术人员询问,对方表示是因为养殖温度太低。他按工作人员的提示,将温度提高至40℃,这次,不仅母种蝎没产仔,还热死了近百只。
费解的李先生到书店买了一本养蝎方面的书,发现该公司宣传的蝎子孕期、每胎产量等与书中所讲大相径庭。而且,养殖蝎子根本不可能获得那么可观的收入。
据有20余年养蝎经验的市永珠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立介绍,人工养殖蝎子的技术较难掌握,蝎子对饲养环境、温度、湿度、饲料等有较高要求,小蝎子长成成品蝎,最少要两年时间,4个月绝对不可能。
“高价回收” 暗藏“猫儿腻”
记者在对该蝎子养殖公司的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向养殖者开出了“每公斤成品蝎880元”的回收价格,但在市场上购买成品蝎,每公斤也才600元。
不少养殖者反映,当他们将饲养的成品蝎送到该公司时,该公司会以十分苛刻的验收条件来拒绝他们,不是说蝎子的体长达不到标准,就是说蝎子不够肥大,达不到收购重量。
记者在该公司的一份资料上看到,回收的成品蝎必须“体型健康”,但这“健康”二字,却很难用确切的标准界定。
提高警惕 谨慎投资
河南绿剑律师事务所王治海律师认为,张某和该公司签订合同,形成了蝎子代养、收购法律关系。本案中,该公司涉嫌不以销售种蝎的合法经营形式为主要目的,利用合法经营为掩护,采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规定,该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张某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该合同,并要求该公司返还保证金。
王治海提醒大家,对于养殖型投资,首先要了解对方开设公司是否经过权威机关批准,还要了解相关行业知识,不盲从,不轻信,不要轻易将资金交给自己不了解的投资发起人;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