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有些人易出现浑身不舒服、食欲不振、心慌、精神状态差等症状。去医院检查身体,又查不出具体病症,使人疑惑自己究竟是不是生病了?
眼下已进入三伏天,伏天的特点是湿热。在湿热环境下,人们的身体状况、食欲、睡眠等都会受影响。有些人的症状不太明显,有些人一进入伏天就会出现坐卧不安,吃不下去饭,晚上睡觉多梦、易惊醒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心慌气短的症状。很多人怀疑自己患了心脏病,他们到医院做各项检查,希望确诊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可反复检查,并没有出现明显异常,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疰(zhù)夏。
市第一中医院未病咨询中心主任赵继红说,有些人认为他们是心理暗示作用,导致出现身体不适。其实他们很难受,求医欲望也较强。主要有两类人群易出现疰夏,气阴两虚人群和脾胃湿热人群。
气阴两虚的人,体形瘦弱,耐受力较差,身体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差。当气温发生变化时,他们无法承受,导致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心慌、懒动、乏力等。
脾胃湿热的人,遇到气温较高、阴雨天气、气压较低时,他们会出现胸闷、呼吸欠畅、大便黏滞等。
“气阴两虚的人群,可适当服用一些清热化食的药物进行调理,如服用生脉饮或用西洋参泡茶等。但脾胃湿热的人则不适合服用西洋参,他们应以清利为主,可用淡竹叶、栀子泡茶饮用。也可服用藿香正气水,达到清热化湿,消暑解渴的作用。”赵继红说,饮食和日常生活上也应注意,多用薏米煮粥喝,达到健脾除湿的作用。黄瓜、丝瓜等都是除湿的食物,也可适当食用。尽量少吃冷饮,夏季吃冷饮易生湿寒,会加重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