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掷地有声
李文祥的名利观
“亿元换路牌”果然又是“试探气球”
“10分钟等候规定”为啥没人信?
日本“开拓团”不应被纪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8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热点纵论
“亿元换路牌”果然又是“试探气球”
□温国鹏
  【新闻背景】 继“屋顶上色”后,“将更换3万多块路牌,每块花费3000元”的南京再一次被“误读”。该市城管局就此说明:关于1亿元的说法,是一个误读,路牌规范设置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的系统工作;首批试点就完全是为了征得老百姓的同意,看看老百姓的反应、媒体的批判以及第三方审计情况,汇总后才能做下一步更换方案。(8月1日《扬子晚报》)

  此前“花1亿元粉刷屋顶”是“误读”,“花1亿元换路牌”又是“误读”——南京方面就不能找个新鲜的借口吗?南京市城管局装得比窦娥还冤,可惜已经历一次“误读”的民众早已知晓,所谓的“误读”无非是一块遮羞布,“亿元换路牌”不过是又一只“试探气球”。

  其实,地球人都明白,官方在这个时候作出这样的回应,只不过是面对不利的舆论形势,避免与民意发生直接碰撞的“策略性后退”。试出了民众的态度,也就达到了目的,官方口头上的服软无非是让民众再次取得形式上的胜利。

  只是,最让民众着急上火的是,尽管“试探气球”一次次地被民众质疑戳穿,但毫发无损的官方似乎并没有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充其量是退到一边寻找合适的时机再释放新的“试探气球”。

  一遇到重大的公共决策,政府部门不是理直气壮地面对民众,想方设法对民众敞开心扉,而是喜欢偷偷摸摸放“试探气球”来试探民众的底线,和民众玩心理战,弄得本该是严肃的政府决策竟然成了弹簧——公众反应强它就软,公众反应弱它就硬,是否有效及效力是否持久完全取决于试探的结果。或许,让民众在疲于奔命的应付中无奈地放弃追问才是政府部门一次次放“试探气球”的终极目标,但这样的终极目标显然不是民众的福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