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0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水怒涛:宜阳抗日故事(上)
马德山《赶脚》 耿庚辰《游乡》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 洛阳曲剧往事(15)
马德山《赶脚》 耿庚辰《游乡》
□ 记者 孙钦良
  在曲剧梨园里,马德山、耿庚辰是双栖艺人,既是演员又是导演。

  马德山生于1921年,巩县人,工青衣、老旦,号称“万人迷”。他上小学时就爱听曲子,稍长参加本村火神社,踩跷唱曲,爱扮姑娘,学习旦角。

  旧时,农民子弟被抓壮丁者甚多。马德山18岁被迫当兵,被编进驻西安西郊的国民党十五军留守处,他觉得这下完蛋了,当了兵就与心爱的曲子告别了。

  多亏留守处有几个会唱曲剧的人,他们聚在一起玩唱解闷,马德山把平时学的《小姑贤》、《小姑恶》唱给大家听,尽管戏词记不全,但大家都说他唱得好。留守处存放有京剧戏箱,大家各拣戏衣胡乱扮上,唱起了曲剧。其中就数马德山扮相最好,年轻帅气,颇显魅力。有个军官的女儿迷上了他,但他胆小,怕军官说自己勾引人家的女儿,先躲后藏,最终逃了。

  1942年,他在陕西眉县加入“幻尔飞曲剧社”,学了《李凤姐卖酒》、《大保国》、《二进宫》、《抱琵琶》、《卷席筒》等剧目,专攻青衣。

  1945年,他到陕西武功县演出,观众在他演完尚未卸装时燃放鞭炮,把整匹绸子聚成的大彩花挂在他的脖子上,把他吓了一跳。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当地人为主演捧场的习惯礼仪,俗称“挂彩花”,是对演员的最高奖赏。当地的老学究还写出剧评,抄到大红纸上,贴在戏院外墙上,文中说“马德山的演唱细致入微,万人观之,万人迷之……”

  “万人迷”的艺名,从此叫响。

  他在陕西眉县、岐山、武功、扶风、凤翔、宝鸡一代有名,在杨贵妃葬地马嵬坡也颇受欢迎。在那里,他多演悲情戏,与“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气氛相谐。一次,他演《抱琵琶》,唱秦香莲,勾起人们对同样不幸的杨贵妃的回忆,台上琵琶幽怨,台下哭声一片。

  他的贡献主要在现代戏上。解放后,他加入洛阳市曲剧团,转演老旦,兼唱男角。1955年,他设计了现代戏《赶脚》全部表演技巧,并在剧中扮演赶毛驴的老汉。他注意运用舞蹈动作,把赶驴、骑驴、驯驴、耍伞等动作表演得活灵活现,人们都说他的《赶脚》技高一筹。

  他还导演了《李闯王》、《掩护》,后来调到河南省曲剧团任专业导演,指导多个剧团排演了现代戏《游乡》,轰动梨园,演到了中南海,并被搬上银幕。

  耿庚辰是伊川人,工生行,兼导演。他比马德山大两岁,进过私塾,当过教师,能读能写,早年在曲剧社就能搞连台本戏和分场设计,曾与冯兆禄、王振东等对《白玉簪》、《刘公案》的场次和人物进行加工,演出过《战金山》、《借红灯》、《大破九宫道》、《贫女怨》等剧目。他嗓音宽厚,唱腔有韵味,声情并茂,表演稳健,潇洒飘逸,能用多种方式塑造人物形象。

  1948年,他加入洛阳农民曲剧社,演出《哭红堂》、《斩经堂》、《弑齐王》等剧目,红遍豫西,被群众誉为“四面净”。1956年,他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胭脂》中饰男主角,获演员一等奖和导演三等奖。他在《下乡》、《赶脚》、《游乡》3个现代戏中扮演了3个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老汉。尤其在《游乡》中, 他扮演没有改造好的旧商贩姚三元,高价卖梳子,被人发现追赶,怕事情败露,打算一溜了之,一路上过险桥、涉急水、爬陡坡,挑着担子赶路,怀揣不安逃逸,心神不定。他把人物动作设计得十分有趣,人物心理活动表现得准确到位,表情也很丰富,最受观众喜爱。

  他还主持了《风雪配》、《阎家滩》的整理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1960年,他与马德山联袂到郑州演《赶脚》,两人的精彩表演轰动郑州,叫响河南。有时,他代马德山饰演老汉,赶驴、骑驴、驯驴、耍伞都很精彩,此剧后来被拍成电影,是我省较早的戏曲电影之一。

  河南曲剧的现代戏,正是经过像他俩这样的双栖艺人改造、传唱,才造就出几十个经典剧目。正是有这些剧目垫底,曲剧方成了河南第二大剧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曲剧现代戏进入黄金时期,这与他俩的努力有关。熟悉他俩的观众都说:马德山演《赶脚》好!耿庚辰演《游乡》好!但若让他们俩掉换一下,马德山演《游乡》,耿庚辰演《赶脚》,也好!简直没啥说的,他们俩演啥像啥!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