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超日(洛阳)公司自建的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记者 潘郁 通讯员 高翔 摄 |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洛阳必须“提前将一只脚踏入明天”,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以“创新驱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方能使“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照亮千年帝都的光辉前程
《十问洛阳》“六问: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星火燎原’?”洛阳的回答简洁有力:创新驱动。
选择创新驱动,就是选择未来,就是“提前将一只脚踏入明天”。
如果说洛阳经济发展是一艘航行的大船,投资拉动就好比是人力拉纤,而创新驱动则是给大船装上了发动机。
当投资拉动步履迟滞,当资源驱动难以为继,创新驱动将是洛阳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新核心推力,是洛阳赢得新30年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战略选择。
当洛阳将一切真正纳入“创新驱动”的轨道,当“创新驱动”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迸发惊人的爆发力,必将使“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照亮千年帝都的光辉前程。
赢得未来,必须把握现在。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必须高擎“创新驱动”这根“指挥棒”,用它照亮战略性新兴产业前进的方向,用它激活体制机制的潜力,用它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围墙,用它吸引各路才子汇聚洛阳,用它带动新兴产业延伸链条:
——以“创新驱动”选准目标和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的新创造,更是创造的新产业。面向“十二五”,我市规划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的特色产业园区,力争将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光电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同时鼓励更多的“星星之火”冒出来,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明天,他就是推动洛阳发展的巨子。到“十二五”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培育30个超10亿元的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以“创新驱动”激活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潜力。
新兴产业的“幼苗”渴望扶持,自主创新的“萌芽”更须呵护。硅光伏、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已经出台并初见成效,立足长远,我市近期还准备出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为自主创新撑腰壮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提供更加优良宽松的软硬环境。
遍洒阳光雨露,广施土肥养分。“十二五”期间,我市每年拿出5000万元,重点培育50户左右高成长中小企业,每年筹措10亿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4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投入将提高到全市财政预算支出的3%。“十二五”末,力争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1%提高到2.5%,并积极探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基金。
——以“创新驱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建设。
当好“红娘”多搭平台,当好“保姆”拆除藩篱。我市着手谋划组建政府牵线、企业自主的公共研发平台,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产学研军合作平台,并进一步打破民营资本进入新兴产业的“玻璃门”、“弹簧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舞台越大,戏越精彩。“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组建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光电、纳米材料、电子商务等5个以上优势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政府将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金融政策扶持、专利及标准政策扶持等方式,对创新战略联盟优先予以支持。
——以“创新驱动”吸引人才在洛创业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洛阳最大的优势是人才,最大的缺陷也是人才。“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强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的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100人,培育3~5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创新团队。到“十二五”末,形成2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50名省级领军人才、100名后备领军人才三个梯队。
创新机制令“外地孔雀洛阳飞”,创造条件让“他乡才子走洛阳”。我市将制定出台更加给力的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社保、子女教育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吸引人才在洛发展,为外流的大学生回流创造条件。还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高校和职业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满足创新型企业的人才需要。
——以“创新驱动”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
我市第一个“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上海超日(洛阳)自建侧并网光伏电站6月并网发电,第一条电动公交车示范运营线路也进入前期策划阶段。
新产品示范应用亟需“推手”,新产业拓展延伸盼望“鼓手”。洛阳将以政府采购为导向,率先建立大规模应用示范基地,促进太阳能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列产品、新能源公交车等在本地示范应用,以展示创新成果、吸引上下游产业聚集,让更多的“洛阳创造”闪亮登场。
要围绕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围绕优势重点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附加值高、能耗低的本地配套产业,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加入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的崛起。
当历史的荣光逐渐褪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了洛阳再塑辉煌的机遇。历史的重任,需要我们担当;时代的重托,需要我们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