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09 “哭死哭死”真好吃
04 天黑了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8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09 “哭死哭死”真好吃
○吕可丁 著
  第一本揭秘中东地区的风情笔记

  利比亚的食品大体上脱不了阿拉伯美食的主干,肉加大饼是最标准的饭菜,讲究点儿的还会加上甜点和酸汤等。

  这些食品对刚到利比亚的外地人来说很有吸引力,可以让你大快朵颐数月。然而,烤肉再美再肥也会有吃腻的时候,大饼再香再脆也有放凉的时候,至于甜点和酸汤等,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则有些口味过重,只能偶尔尝一下。

  相比之下,倒是我们吃的五谷杂粮更可口。可惜我们公司的伙食虽然是中餐,取材却是利比亚食料,厨师只能轮流做米饭和面食。时间久了,我十分想念国内常吃的各种粗粮。于是,我买来玉米放到当地的磨坊里磨,磨出一粒粒小石子般的“巨型玉米糁”, 放到水里煮粥,却也聊胜于无。

  “巨型玉米糁粥”很快因为“新欢”的到来被我抛弃了,这个“新欢”有个令人捧腹的名字,叫“哭死哭死”(英文译音)。

  能尝到“哭死哭死”,得益于我们的司机法拉基。我那次出差要经过班加西附近的城市迈尔基,时间已过中午,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开始抗议。阿拉伯人的进餐时间一般在午后两三点,法拉基一边嘲笑我,一边把车停在一家叫“旅客之家”的饭店旁。彩色的石头垒成的房子,外带一个庭院,令这家饭店显得古色古香。

  我们坐下后,司机点了一份“哭死哭死”,让我也点个自己爱吃的。看着菜单上的各种烤肉和各种饼,我实在没胃口,就索性照着司机的口音,重复了一遍“哭死哭死”。话音刚落,他的眼睛就亮了,站在一旁埋头速记的侍者也抬起了头,两人的表情都复杂得让我难以形容,但里面还夹杂着些许嘲弄的意味。

  我问他们怎么回事,司机哈哈大笑说:“这个‘哭死哭死’是我们利比亚的特色美食,别说你了,就是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来我们这里也不一定能吃得惯,你能行吗?”不管怎么说,既然点了,不能再改,它能难吃到哪里去!

  我后来每次想起这事都感到欣慰——当初多么明智的决定啊,让我有幸认识了利比亚的美食“哭死哭死”!

  “哭死哭死”端上桌时,我闻到了一阵扑鼻的香气,满满一盘金黄色的“哭死哭死”,上面装点着胡萝卜、鸡肉块、阿拉伯芹菜等,味道清淡而不失肉香,口感绵软又不失韧劲儿。尤其是一粒粒“哭死哭死”,与中国的小米一般,我差点儿要把它叫做阿拉伯小米,恍惚间看成了老妈在国内经常给自己蒸的小米饭。

  我吃光了满满一盘“哭死哭死”,那个司机则吃光了两盘,还打包一份带给自己的媳妇吃。

  “哭死哭死”是利比亚人的粗粮,意为蒸粗麦粉。它是由粗麦粉制造,烹调后口感像我们的玉米糁和小米的结合,颜色是金黄偏红,颇能勾起人的食欲。利比亚人习惯将其和清水、橄榄油、牛羊肉、鸡肉、蔬菜等一起蒸食,再配上西红柿、黄瓜沙拉和洋葱、生菜做成的酸酸的调料,吃的时候舀一勺“哭死哭死”,再蘸一点红色调料,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哭死哭死”并不是利比亚人的传统食物,而是出自马格里卜地区柏柏尔人之手。

  马格里卜地区指北非地中海沿岸国家,生活在这里的柏柏尔人原本不属阿拉伯人,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大批迁入之后被同化的。他们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都渗透在阿拉伯民族中与之融合,“哭死哭死”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是利比亚人的美食,而且在马格里卜地区也是相当普遍的主食,在法国、意大利西西里西部的特巴尼省和中东一些地区也很普遍,在犹太人和北非人中更是风靡。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