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嵩县敌后抗战情势复杂,中央军、日伪军、匪顽各据一方,犬牙交错。加上这里大山连绵,匪患严重,土匪占山为王,日军来了,他们打;我军来了,他们也打。一些顽军与国民党合作,攻打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影响我抗日部署和进程——清除这些顽军的战斗,亦是敌后抗战的一部分。
1945年初春,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河南区党委和军区将豫西分为六个分区。其中涉及豫西诸县的是:一分区辖偃师、伊川、巩县、荥阳、汜水、登封,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二分区辖渑池、新安、宜阳、灵宝、陕县、卢氏、潼关,司令员韩钧,政委刘聚奎;五分区辖伊阳(今汝阳)、嵩县、伊川、栾川、洛阳,司令员闵学圣,政委刘建挺。
五分区所辖县区虽不多,但洛阳、伊川、嵩县、伊阳、栾川一线,是日军重点部署防线,诸县之敌与日军驻洛大本营有直接联系。为了加强嵩县抗战力量,当年3月25日,八路军太岳军区十八团进驻嵩县黄门、白果树山一带,组建了嵩北区大队(归十八团指挥),在闫庄、碾盘岭等地打击日伪军。
5月26日,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戴季英,副政委刘子久,率部进驻嵩县车村两河口,开辟根据地。皮定均、徐子荣抗日游击支队也随军区进驻车村,建立嵩县抗日民主政府。
嵩县抗战之所以如此受重视,除这一带日伪、匪顽十分顽固,需要狠狠打击之外,也因为嵩县是进击伊阳、栾川的过渡地带,这一带巩固了,便可进退自如,扩大抗战成果。6月上旬,我伊洛区主力部队到伊阳北部作战,扫除了一些障碍;20日,我军打响解放伊阳县城的战斗;21日,敌人展开报复行动,大批日伪军同我激战。
根据这一情况,军区命令伊洛区留守部队到伊阳增援,五分区司令员闵学圣带领十八团和嵩北大队东渡伊河,经伊川酒后到达伊阳县城以北虎岭山区,与我一部汇合后,对敌南北夹击,敌人向东撤去。随后,我军转移到嵩县九皋山凹口村。
这时,有个问题必须解决:此前战斗中的重伤员共有十几人,由于缺医少药,有的战士只做了简单包扎,情势危急,闵学圣很着急,让当地干部动员老乡制作了十几副担架,抬上十几名重伤员,看准时机,从日伪军据点的空隙中悄悄穿过,西渡伊水,行走了一夜,把伤员安全转移到宜阳县的东赵保。
赵保是豫西抗战红色堡垒,这里群众基础好,有相应的医疗设施,闵学圣看到伤员得到妥善安排后,又归队指挥作战。
6月底,嵩北战斗打响了。这里的顽军杨福禄、席祥青部与我为敌,先是盘踞在嵩北磨钟山一带,后又向西进犯,在转回岭、竹园沟一带为非作歹,并与国民党河南十区保安司令高茂斋暂三旅相勾结,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破坏。
高茂斋,嵩县田湖镇卸甲沟恶霸地主,曾任国民党田湖镇镇长。他抓丁拉夫、抢物杀人,无恶不作,曾率300多人夜袭我边区,枪杀我抗日干部,牵涉我抗日兵力。
为尽快惩罚顽军,巩固我抗日根据地,我军决定发动嵩北战斗。
此役由闵学圣任总指挥,八路军从宜阳、嵩县交界地区分三路向南进军,基干二团从左沟出发,经马涧河直插转回岭,伊洛独立团(亦称基干一团)翻越磨钟山,向西迂回包剿,十八团从火焰山出发,经露宝寨山向东包剿。
战斗第一阶段,多亏了嵩北大队长张天荣,他是当地人,事先摸清了转回岭顽军徐长春大队的兵力部署,星夜出击,只带精兵数十人,身穿便衣,肩背大刀,手提短枪,带足了手榴弹,晚上9点多从转回岭南沟突然冲进敌据点,击溃徐长春大队70余人的反抗,基干二团在村外策应,将逃亡出来的顽军缴了枪。
随后的战斗进展顺利:基干二团向南推进,攻占了火神庙。与此同时,独立团在磨钟山东南与顽军高茂斋的保安旅接火,一阵激战,敌人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溃逃。独立团乘胜追击,经裴村直抵田湖镇附近。十八团在露宝寨东南涧沟垴,与国民党38军一个营开战,战不多时,国民党军南撤,十八团乘胜向南推进。
嵩北战斗打了7天,解放了嵩县北部广大地区,对嵩县北部重镇闫庄形成东北西三面包围之势,我军打算打下闫庄后,把嵩北县委、抗日民主县政府迁到闫庄,然后再向南攻取嵩县县城的日军据点。
但顽军生怕闫庄丢失,在这一带集结大部队,兵力达4000多人,准备固守闫庄。八路军攻击闫庄,重创敌军,战斗于7月中旬结束。此次战斗前后共20多天,解放了闫庄以北的广大地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今天看来,当年嵩县敌后抗战,我军战略上有一盘棋思想,区域战斗打响后,地域上不分嵩县、汝阳(时为伊阳)、宜阳,各地兵力调动十分协调,异地增援和转移伤员配合默契;战术上灵活机动,条件成熟时,能打日军则打日军,能打顽军则打顽军,起承转合,很有章法,成为豫西抗战的精彩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