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物”权公平,“人”权还需考虑
“司机裁判”缘何能坐在裁判席上?
不学行为学精神 赖宁不该被遗忘
烟草警示语岂能自说自话
掷地有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平心而论
不学行为学精神 赖宁不该被遗忘
□钱夙伟
  【新闻背景】 赖宁雕像20世纪90年代落户山西省太原市东仓巷。今年5月,因环境整治,有关部门决定另找个地方安放雕像。但因“很多公园和学校都拒绝接收”,雕像最后被放置到偏僻山村里。(8月15日《广州日报》)

  赖宁1988年3月13日为扑灭县城附近山火,不幸遇难。这样一位英雄少年,其雕像竟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让人情何以堪!

  有评论认为,时代在变迁,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自愿投身或献身公益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一种“高不可及的崇高”、“舍己献身式的奉献”,已经不符合时代价值。赖宁雕像遭冷遇,“其实是社会人本价值的回归”。

  事实上,即使当年的“号召全国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也并非就是要求去学习赖宁舍身救火的行为,更何况,现在“敢于斗争”或“见义勇为”等内容已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向赖宁学习,其实是学习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无论岁月逝去多久,赖宁的这种所谓时代的“局限性”,根本掩盖不了他永恒的精神光辉,何至于因此无处安身?

  其实,赖宁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牺牲、奉献、责任等优秀品质,恰恰是很多当代青年所缺乏的。纪念和缅怀其实也是一种救赎,在享乐盛行娱乐至上、灰色文化盛行的当下,当担当意识阳刚之气日渐流失,我们的身边实在应该有赖宁这样的榜样来提醒我们,来扫荡浮躁、媚俗、功利,提振我们的气概和胆略,重塑激情四射的英雄性格。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