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揭秘中东地区的风情笔记
1000个人心目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你若问阿拉伯人心目中的美女是谁,相信答案五花八门、高矮胖瘦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双美目。这与我们中国人推崇的杏仁眼以及欧洲人喜好的深邃眼不同,阿拉伯美女的眼睛可以不深邃、不圆俏,但是后眼角一定要又长又深。
你可不要小看了眼角的力量,它是决定阿拉伯人的一双美目是否标准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女孩子是否算得上美女的先决条件。
至于为什么狭长的眼角会被视为美的标准,没有人给过我标准的答案。有人说是因为古埃及的遗风尚存,那时的人们无论男女都以墨装饰眼角突出神韵。也有人说是因为眼角狭长意味着娇媚,阿拉伯女子的双眼天生有浓密的睫毛、深邃的眼窝,配上很短的眼廓难免会显得呆板毫无生气,倒是微吊着的眼梢和长长的眼角,别有一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
且不论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眼角的魔力是任何朱唇素手黑发细腰都不能比的,这一点在也门表现得尤为明显。
也门的女子出门除了要套上黑袍外,还要加上头巾、面纱,只露出一双眼睛。因此,女子自然会把额外的工夫花在对眼睛的描画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天性岂是外在的保护罩可以杜绝的!
阿拉伯女子在化妆时着重强调眼妆,多用鲜艳的颜色大面积晕染、描绘夸张的眼线。我曾以为只有T台上的模特才会这样化妆,可是在也门,你会发现女子出门多半会如此化妆。这里的眼妆可不是我们所说的日常的淡妆,是真正能与时装模特媲美的阿拉伯眼妆。有意思的是,这个词汇在阿拉伯语里的名字和也门一点边都沾不上,而是叫海湾妆,大概是因为海湾国家富足的生活和这种气场十足的眼妆十分相宜的缘故。
阿拉伯女人化妆用的是最原始的阿拉伯眼影膏,译音“酷何勒”,是以孔雀石为原料磨成的绿色眼影膏。网上说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在埃及绘画与雕刻中。人们在眼周围涂抹颜色,在当时是作为辟邪以及驱除眼疾的手段,涂黑眼睛的周围也是为了预防来自太阳的强光。母亲们也会给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涂上眼影粉,她们这么做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视力,同时认为它会避免孩子遭受来自“凶眼”的诅咒。
中东地区关于“酷何勒”眼影有很多传说,最著名的莫过于埃及艳后的翠绿色眼影(几乎影响以后整个化妆潮流,开眼盖化妆的先河)。听说埃及艳后患有胃胀气及肝热,容易发脾气且食欲不振。要知道时不时地打嗝儿对一个美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而艳后又不愿意吃药治疗。皇帝及群医都束手无策,她的病情一直在恶化。最后祭司把孔雀石碾成极细的粉末,说是要为艳后扮靓,以芝麻油混合孔雀石粉,涂在艳后的眼盖上,翠绿色的眼盖使艳后的颜容更美艳。大家欢喜之余,艳后请祭司把这眼盖膏赠给她,她可以天天扮靓。奇怪的是在3天后,她经常打嗝儿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变得更温柔美丽了。
这个以孔雀石眼影治病的风俗在古埃及很流行,后来演变为一种化妆时尚,从希腊、罗马传到了阿拉伯,并与阿拉伯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相结合,成为当地女子描绘双眼勾勒眼角的必备之物。“酷何勒”出现在古埃及的贵族墓葬中,也出现在阿拉伯古老王国的遗址中,流传至今仍然为很多阿拉伯女子所青睐。作为眼影的雏形,“酷何勒”一词成了眼影的名字,风靡全世界。“酷何勒”经过上千年的洗礼仍能流传至今,说明它的魔力相当大。但是,它与咱们中国人的面孔并不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