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景友”沙漠优质水的生产线贴标机和各种检测数据以及证书。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
|
□新华社记者 张丽娜 邓华 刘越 严蕾
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公布瓶(桶)装饮用水质量抽查结果,其中6种饮用水被检测出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哈药六厂等知名企业生产的“纯中纯”弱碱性饮用水、内蒙古“景友”沙漠优质水榜上有名,令人震惊。
弱碱水、沙漠水、富氧水、冰川水——各类企业近年来纷纷抢滩饮用水市场,名目新奇的“概念水”不断涌现。为揭开饮用水市场内幕,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沙漠优质水竟成“致癌水”
鄂尔多斯市景友鸿鹄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才成立,但通过大打“沙漠牌”,重金宣传和包装“景友”沙漠优质水,短短几年就名声远播。这家企业声称其产品来自北纬40度世界公认的牛奶和矿泉水的优质生产带,是一种偏碱性的“纯天然沙漠水”。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概念水”的包装,“景友”沙漠优质水之所以快速蹿红,还因为它拥有多重光环:一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两会、第十一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唯一指定用水”。为此,“景友”沙漠优质水的品质曾让消费者深信不疑。
然而,“景友”沙漠优质水准备进军全国市场时,却陷入“致癌水”危机。
9月2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时,企业正处于“停产整顿”状态。此前,经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发现,一个批次的“景友”瓶装水被检测到的溴酸盐实测值为标准值的8倍多。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神奇”的沙漠优质水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从200米深的井下抽水直接送入原水罐,再通过石英砂、活性炭将原水中的杂质滤掉,过滤后经过臭氧灭菌送入储水罐,最后进行灌装。
“景友”公司董事长刘冬青承认,今年年初,公司取水井中间发生塌方,出现水质发红现象。当时为了生产需要,公司并没有及时更换水源地,而是采取延长水处理冲洗时间、加大臭氧浓度的办法控制微生物,没想到这样会导致溴酸盐含量超标。
“新国标”为何难管致癌物
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我国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然而,“新国标”实施两年多来,并没有管住溴酸盐超标的问题。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处长王莉说,今年二季度内蒙古抽查了97家企业中98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仅为76.5%,相当于4瓶饮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
而国家质检总局此次抽检的饮用水产品中,一些小企业产品的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都超标,说明企业没有把好质量关。
内蒙古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说,生产矿泉水要比生产一般饮料难,其原因是矿泉水产品不能添加防腐剂,不能加热灭菌,微生物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厂家。目前,解决矿泉水中细菌超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臭氧灭菌消毒法,行业应用最普遍;二是采用膜过滤技术,因成本高,许多饮用水企业没有采用此法。
“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生产饮用水的工艺很简单,尤其在控制臭氧量上,企业可以擅自调高臭氧浓度或延长臭氧灭菌时间,造成溴酸盐过量,但检测有难度。”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玉山坦言,目前多数企业对溴酸盐的检验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检测又怕增加成本,导致隐患丛生。
靠企业自律很难,靠政府部门监管也难。陈继明坦言,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各级质检部门只能根据情况安排抽查,不可能监督到每个企业和每个批次的产品。要真正解决问题,“仅靠每年一两次的检验肯定不行”。
准入门槛为何这么低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饮用水市场鱼龙混杂,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门槛过低。
据介绍,在水源并非最优质的内蒙古,饮用水生产企业竟在最近两年内增至220多家。
一名资深矿泉水经营者透露,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舍得在工艺上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生产矿泉水除了溴酸盐超标这个“老大难”问题外,藻类等其他微生物超标也是大麻烦。
“如果我们厂生产的产品不合格,我相信,那些小厂的问题肯定更多。”刘冬青说,公司创建初期,光在寻找水源和购买设备方面就投入了1700万元,而一般小水厂投资不足百万元就投产了。“我们这几年基本没怎么赚钱,大量资金都用于市场宣传和营销了”。
“我国饮用水行业门槛低,大小企业都在开发水产品,这存在很大的隐患。”内蒙古地质调查院教授李志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借鉴一些国家的管理经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注重保护优质水源地,控制好开发步伐,否则必将危及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
“说到底,饮用水安全问题还是市场诚信的问题。”呼和浩特市市民李宏说,过去喝河水、井水、自来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以为喝桶装水、瓶装水更干净、更安全,没想到却出现了“致癌水”。“希望企业要有良心,监管部门也要肩负起百姓的信任”。
“如果连天天喝的饮用水都无法保障安全,人们还能相信什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企业没有诚信经营和产品质量作为支撑,只会花重金做广告、买名誉,终究会被消费者踢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