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付糖尿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缺血的疗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血管分流术。能否在此基础上运用干细胞疗法让病患部位的血管再生,从而恢复血流量呢?俄研究人员不久前用干细胞对大鼠进行了治疗试验并取得积极效果。
俄罗斯“基罗夫”军事医学研究院的专家在新一期俄学术刊物《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上报告说,他们在大鼠的大腿处进行动脉结扎,模拟出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症状。然后,从患病大鼠的“近亲属”机体中提取骨髓单核细胞,这些细胞中包括造血细胞和间质干细胞。
在将上述细胞通过注射移植到大鼠的病患部位后,间质干细胞逐渐分化并在造血细胞的配合下,为大鼠病患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创造了必要条件。最终,大鼠缺血下肢的毛细血管显著生长,侧支血流量增加,缺血症状缓解。
为使骨髓单核细胞直接到达病患部位,减少其途中死亡的风险,研究者分别测试肌内注射、动脉内注射等细胞输送法,并在注射10天、20天和30天后通过血管造影确认其疗效。试验结果显示,将需移植的骨髓单核细胞总量的一半通过肌内注射,对另一半实施动脉内注射,可使病患部位较快且长期形成“新血管生成策源地”,实现相对最佳的移植效果。这种细胞移植方法已获得俄联邦专利认证。
参加这一研究的专家马斯利亚纽克指出,这种干细胞疗法的实质是让缺血病患部位自行实施血管分流术,该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可促进用生物技术治疗人类血管疾病的研究。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