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句口号的号召下,不少家长纷纷行动:孩子话还说不完整,就被送去学英语;还没学会跑,就被送去学舞蹈……这些提前“起跑”的孩子,到底能不能领先于其他孩子呢?会不会因为提前起跑而跑偏了轨道?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新闻。
新学期开学两周多,上海部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牢骚不少,他们要用一半精力教新课,一半精力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发音。教师们抱怨:一部分学生入学前学习过汉语拼音,但培训机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发音不准,如“n”和“l”不分,“z”和“zh”混淆,现在不得不费劲纠正。老师和学生的负担随之加重。
针对上述现象,专家分析:提前学习的学生未必会领先,还有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年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新教材,一厢情愿地给孩子“喂”知识,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可能会受影响。
根据学校对这类学生的跟踪发现,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不耐烦,思想常游离于课堂之外,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而教师在教新课时,还会传授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前学习过的学生对此没有兴趣。
提前教育并不好,那么,对孩子有利的教育是什么?是“情境教育”。什么是“情境教育”?近日,新华网对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进行了专访。
李吉林认为,“情境教育”就是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他的学习活动。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有情感因素的介入,就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习,主动学习的孩子,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学习与情感密不可分。儿童的情感,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积累,也需要经历多姿多彩的生活,才能变得丰富,所以,无论学校或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多经历、多接触、多感受,因为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情感丰富,才能对新事物敏感,才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新学期开学,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小学诗词长廊内换上了图文并茂的18首经典古诗,文化橱窗里张贴着师生创作的诗词作品,每个班级内都有诗词角。
盱眙县教育局局长罗厚礼说,盱眙要建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怎么建?“一校一品”即特色。竖笛演奏、抖空竹、跳健美操、打腰鼓、打篮球、唱京剧、剪纸等,学生们“玩”得非常开心,成绩也突飞猛进。
无独有偶,济南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文化,市政府先后投入120多万元,在全市36所中小学校组建了72支足球队。有关负责人豪迈宣誓:校园足球不是培养精英人才,而是积淀足球文化。不难理解,学生都成了文化人儿,还能不努力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