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漏水楼下急
只因没留电话号码
市民郑女士在西工区唐宫路与八一路交叉口附近开了一家理发店。18日下午5时许,郑女士突然发现店里的4间屋子的屋顶都漏水了。郑女士怀疑楼上邻居家的水管没关,可当时楼上的住户不在家,郑女士只好先将这家住户的水阀关闭。第二天,漏水情况依然存在。郑女士询问了好几个邻居,可大家都没有那户居民的联系方式。有人说,住在这里的老人刚被儿女们接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郑女士眼睁睁地看着房顶漏水却束手无策,她说,如果留了邻居的电话号码,这件事就不会难以解决。
多数人没有互留电话号码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八一北路社区、丹城社区、芳邻北路社区,随机采访了15名居民,其中只有1人有邻居的电话号码。
家住光华路3号院的赵先生是一名退休职工,他说,小区内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大家相处多年,却从没有相互留个电话号码。家住中州中路288号院的马先生也表示,他平时和邻居们相处得不错,但并没有留过电话号码。
上班族李先生借住在亲戚家有约半年时间。他说,他跟大部分邻居都没怎么说过话,更别提记下邻居的电话号码了。在中州中路288号院租住了4年的贾女士认为没有必要留邻居的电话号码,她说,电话号码是个人隐私,她不想随便告诉别人。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家住八一路3号院的高女士是唯一留有邻居电话号码的人。她在小区里居住了约30年,是大家公认的“热心肠”。她说,自己也是在邻居出事之后,才想到留下邻居的电话号码的。
沟通可从小事做起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李文君说,由于种种原因,现代居民保护隐私和防御意识都越来越强,而信任感相对减弱。部分未曾交流过的邻居之间很难产生感情,因此,不会给对方留下电话号码。
李文君表示,社区的工作人员可以用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让居民们渐渐互相产生感情,从而接纳对方。
对于已经打了多年交道的邻居,居民可先主动给对方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然后再索要对方的电话号码。
如果是不经常打交道的邻居,居民则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先从见面微笑、打招呼做起,再慢慢进行口头交流,熟悉后自然可以相互留电话号码,比如,可以先向邻居借用螺丝刀等一些小物品,然后及时归还,在一借一还当中,就可与邻居进行交流。
本报倡议:
给您的邻居留个电话号码
如果年长的您行动不便,儿女又经常不在身边,那么,给邻居留个电话号码吧,也许邻居能在关键时刻帮您一把;
如果身为上班族的您工作忙碌,白天没时间在家,那么,给邻居留个电话号码吧,也许邻居能帮您留意安全;
如果您是来自外地的异乡人,总是感到少了点家的感觉,那么,给邻居留个电话号码吧,也许您能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收获一份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