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呆着着急时,儿媳就用三轮车拉着他出门转转。 |
| 保存下来的军功章 |
|
在伊川县白沙镇白沙村,很多人都知道,有位没下巴的老人生活在这里。他说话含混不清、吃饭只能喝面汤,由于长相“怪异”,村里许多小孩都不敢靠近他。
这位老人叫郭春年。在家人眼里,他固执、沉默、不通人情,可对外人,他热情、好管闲事,他还有许多“怪癖”,比如总是和衣而卧、不愿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
以前,大家只知道,他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受过重伤,捡回了一条命。近日,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人心中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才被人所知……
1 父亲的秘密,藏了半个多世纪
前些日子,郭社立的父亲郭春年生病住院,因为其他几个弟兄都很忙,郭社立在医院里照顾了好几天。
郭社立在伊川当地一家煤矿做下矿工人,平时难得在家,加上父亲在他心里一直都是执拗、严厉的形象,尽管父亲一直在他家吃住,但父子俩从未有过深谈。
这一次在医院里,父子俩接触比平日多了许多——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要起夜、擦身、换衣,都得郭社立帮忙。一天晚上,郭社立终于忍不住问脱了上衣的父亲:“爸,你身上受过这么多伤,当年是咋死里逃生的?光听你说你们部队常打胜仗,咋从没听你说过战争的艰苦?你的战友们现在都在哪儿?”
听完儿子的问话,郭春年身子抖得像筛子,眼泪像黄豆一样不停往下掉。已经76岁的郭春年,这个晚上话特别多,他把藏在心里已经半个多世纪的秘密全都倒出来了……
2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烈士复活”了
郭春年生于1935年,小的时候跟着母亲从宝丰一路乞讨,到伊川白沙落了脚。1951年,还不到16岁的郭春年,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个月后即开赴朝鲜战场。
不久前,对于父亲这段抗美援朝的经历,郭社立和其他亲戚朋友一样,了解的还只有这些:郭春年开始是志愿军67军200师598团1营机炮连的一名战士,因为作战勇敢,后来当了副班长、班长。一直到1953年秋天回国,郭春年所在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病房的那个夜晚,郭春年对郭社立讲述了这段往事的细节:
那是1953年夏天,距离签订停战协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由于韩国当局仍声称要“北进”,中朝军队在7月中旬发起了以金城战役为主的反击战。
7月11日晚,战斗打响,郭春年所在的部队发起冲锋。突然,一个炮弹在身边爆炸,郭春年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已是第二天上午。眼前的景象让郭春年痛苦不堪,周围和身上压着的都是战友的尸体。郭春年感觉全身剧痛,肚子被炸坏,腿上裂开一道大缝,他伸手摸摸下巴,只摸到一手血,随后又昏死过去……
后来,郭春年被负责清理战场的兄弟部队发现,送到了后方野战医院,由于伤势严重,又被辗转送往东北治疗。
直到1954年回到家乡河南养病,郭春年才得知,老家的村干部已收到一封从自己所在的598团发来的烈士证明,上面印着自己的名字。
3 没有下巴,一天三顿只能喝面汤
这封烈士证明当时保存在一名村干部手里,还没往郭家送。原因是当时郭春年的哥哥新婚不久,村干部担心郭家人受不了这个打击。
这封给活人发放的烈士证明是怎么出炉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近日我们辗转找到了曾与郭春年在同一个团的战友李铁梁。李铁梁今年80岁,也是伊川白沙人,当时在598团的团部工作,是郭春年在部队为数不多的老乡。
当年,重伤的郭春年被兄弟部队从战场上救下送往医院,与自己的部队失去了联系。598团清理伤亡战士的时候,李铁梁特别关心老乡的下落,四处打听却一直杳无音讯。“前线阵亡的战士里找不到,活着的人里也找不到,我们都以为春年牺牲了。”李铁梁回忆,当时他怀着悲痛的心情为郭春年填写烈士证明,寄回了老家。当年担任白沙村村支书的田天然老人说,郭春年回乡后,这封烈士证明才被民政部门收回。
据现在伊川县民政局优抚股股长高伟霞介绍,民政部门掌握的伤残档案里也记载,郭春年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身受重伤,在后来河南省委颁发的抚养证上,他被认定为当时级别最高的“一等一级”残废,50多年来一直享受伤残军人抚恤。
当年,郭春年回乡时已面目全非:由于一块弹片横穿他的脸颊,打碎了他的下颚和下牙,他说话、吃饭都不再利索;在他的喉咙里,有一节手术移植的人造气管,这让他经常咳嗽;他的右腿内侧有一块钢板;最触目惊心的是,他小腹左右两块肉被弹片打烂,均被手术挖去,空下两个黑洞。
战争给郭春年留下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生活上的巨大改变:由于没有下牙,无法咀嚼,郭春年每顿饭只能喝面汤;为了止住口水,他把医用纱布卷成长条,塞到口腔两侧;郭春年整日想着自己这么年轻“就成了废人”,对社会一点贡献都作不出来了;还有他“怪异”的模样,谁也不愿给他做媳妇……
直到后来,邻村一个叫柴冬菊的姑娘听说郭春年是位战斗英雄,便主动找到他,对他说,愿意照顾他的生活,两人才组建了家庭。
4 大队多分半斤油 他都坚持退回去
郭春年的子女们都说,父亲不光模样“怪”,性格也“怪”。
郭春年从1956年起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一直干了20多年。这20多年里,郭春年没有从村里拿过一分一毫的补助。村里同辈的老人都还记得,当时郭春年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国家发给我的抚恤金够用了,集体还困难着呢”。
郭新有是郭春年的大儿子。他一直对父亲的一桩旧事耿耿于怀:那是多年前的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前夕,村里给村民们每人发半斤油过节,郭新有便领回来5个人的油。郭春年算了算,除了自己有言在先不领村里的福利外,郭家还有4个成年人,怎么村里会发5份油呢?原来,郭春年的小儿子刚巧这天出生,郭新有领油的时候就多报了一个人。“这不行!孩子今天刚出生,不算村里的名额,必须把多领的半斤油退回去!”郭春年狠狠地训了郭新有一顿,又亲自把这多分的油拿到村里退了。
在2009年之前,郭家一直生活在一幢破旧的土房里。县领导逢年过节到他家来慰问,问他家有啥困难,郭春年每次都摆摆手说:“没啥困难,比我困难的群众还有很多,先紧着他们。”
5 英雄不孤独
时光流逝,如今的郭春年真的老了,病痛不断。他对自己过去获得的荣誉从不挂在心上,郭社立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父亲的军功章存了满满一抽屉,现在丢得只剩下两三个了。
不过,对家乡和乡邻的关心,郭春年却从未忘怀。不当村干部之后,郭春年还习惯拄着拐杖去村委会看报,经常利用自己的关系给想外出打工的乡亲找工作。
沉默这么多年的战斗英雄近日“被发现”,也得益于网友“国富民强”的奔走。“国富民强”本名叫赵民强,也是伊川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说白沙有位没下巴的老人。他一直想知道,沉默寡言的老人背后藏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赵民强专门给老人拍了段视频,还在视频最后留了一段话:“这位老人,没有太多的文化,有的是一个普通士兵的爱国热情;他没有太多财富,留给后辈的是淡泊名利的精神食粮……”
这段视频在网上点击率数以万计,老英雄的事迹,让许多网友挥泪留下评论。“感动,向老一辈英雄敬礼!只求奉献不求索取,春年老人给我们70后、80后和90后上了生动的一课。”网友“骄傲的中国人”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