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报21日发起“给您的邻居留个电话号码”的倡议以来,不少社区居民来电称,想和读者分享自己所在小区的经验。
有了电话簿,遇事不再干着急
位于芳林路与凯旋路交叉口的芳林路18号院邻近商业区,有一半住户是租房户。由于住户变动频繁,老住户很少与租房户打交道,互留电话的做法短时间内难以施行。
为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两年前,该院门卫孙士辉特意制作了一个电话簿,用来记录院内百余名居民的姓名、电话等信息。每当院里来了新住户,孙士辉就第一时间记下他们的电话号码。对于独居老人,孙士辉会连其儿女的电话一并记下。
李女士的父亲今年75岁了,是该院的老住户。大约两个月前,李老先生出门买东西时摔了一跤。得知这一消息,孙士辉便给李女士打了个电话,建议她带父亲到医院检查。没想到,李老先生在检查中竟被查出患有脑梗死。由于发现及时,李老先生住院治疗后已无大碍。
有了联系卡,空巢老人不再闷得慌
家住老城区道南路23号院的殷月珍是一名空巢老人,她家的固定电话旁有一张“爱心帮扶联系卡”。卡片上印着办事处分包人、社区分包人、志愿者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当殷月珍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拨打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电话求助。
对殷月珍来说,除了能及时得到帮助外,打电话还能聊天解闷。负责帮扶殷月珍的西关办事处唐宫东路社区主任刘涛说,殷月珍的身体不是很好,每逢下雨、下雪,她就只能呆在屋子里,“这时,她就会给我打电话聊天”。
据老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勇然介绍,一年多前,老城区委宣传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成了“一助一”帮扶对子。为随时了解老人的情况,志愿者为22名独居、孤寡老人每人安装了一部爱心电话,并为他们制作了“爱心帮扶联系卡”。
互留电话,邻里之间多照应
昨日上午,我们来到八一北路社区的八一路4号院。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一名30多岁的女子搀着一位老妇人的胳膊,亲昵地说着话。本以为她们是一对母女,可社区工作人员卢静瑶却告诉我们,她们是邻居。
该院门卫张春芬说,这位老人姓班,70多岁了,行动有些不便,每当要交水电费时,她的邻居张女士就会主动帮她交费;班老太太菜做得好,也经常请张女士到她家吃饭。“我跟班阿姨早就互留了电话号码,有事没事常联系。”张女士笑着说。
据了解,这个小区里互留电话的风气始于张春芬和张忠孝两口子——7年前,退休在家的张春芬和张忠孝当起了小区门卫,每当居民们遇到难事、麻烦事时,他们总是热心帮忙,后来就有人主动给张春芬留电话号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