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哥”要给学生们的自行车贴反光贴。 |
|
24日中午,“贴哥”姜运红驾着他那辆写满交通安全宣传语的三轮摩托“房车”,提前进入洛阳。
“只要有学校愿意让我为学生们贴反光贴,我就非常开心。”姜运红说着,露出了朴实的笑容。他说,每到一所学校,给孩子们的自行车贴完反光贴后,孩子们的一句“谢谢”总是让他充满力量和激情,激励他继续走下去。
A 开着“房车”跑了大半个河南省
“到洛阳后,省内城市我只剩下郑州和三门峡没去了。”姜运红说,走过的城市他能记清,但走过多少所学校,他确实记不清了。不过,在他的“房车”里,记者看到了两个厚厚的本子,每一页上都是他去给孩子们贴过反光贴的学校有关负责人写的感谢语,并盖有鲜红的公章。这对姜运红来说,弥足珍贵。
在一路的奔波中,姜运红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每到一座城市,挨个跑学校,为孩子们的自行车贴反光贴。渴了,就到路旁居民家中要些水喝;饿了,就把“房车”上的小煤气灶拿下来,在路边煮点稀饭吃;困了,就睡在“房车”里的木板上。“冬天有时候盖三床被子还冷。”姜运红说,不过,只要能为孩子们的自行车贴反光贴,一切辛苦劳累他就会全部抛在脑后,只觉得踏实,有成就感。
B 做擦鞋匠养活自己
24日是星期六,学生们不上课。记者让姜运红好好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车里的擦鞋工具,准备去擦鞋,挣些路费和饭钱。
姜运红不到20岁就开始跑运输,后来还开过加油站、饭店、煤球厂等,积攒了不少钱,但这些年他做公益活动,全都投到了其中。
2010年,姜运红手里没钱了,于是,他想到了擦鞋。“学生们放假了,我就去擦鞋挣钱;学校开学了,我继续去给学生们贴反光贴。这样挺好,啥也不耽误。”姜运红说。
其实,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没有固定的摊位,擦鞋的活还真不好干。昨日一大早,记者就陪着姜运红沿牡丹广场周围、西苑路旁的店铺挨个询问要不要擦鞋,可一单生意也没做成。我们又来到上海市场步行街,也是无人问津。
我们拎着擦鞋工具四处寻找机会,走到一家洗车店门前。姜运红笑了,说司机们洗车时往往比较闲,很可能会愿意擦鞋。不出他所料,生意做成了。不过,一上午,姜运红也只做成了4单生意,每单2元钱。“够吃饭了。”姜运红笑着说。
C 推广反光贴,源于生命中经历过的痛
不惜放弃生意,投入所有积蓄,不惜受苦受累,挨饿受冻……姜运红为什么执著于给学生们的自行车贴反光贴?
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交通事故: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他的二哥姜运华驾车在上蔡县邵店乡出了交通事故,撞死一名骑自行车的中学生。姜运华痛苦地说,要是那孩子的自行车后挡泥瓦上有个反光标志,他就能看见孩子了,事故也许就能避免了。这句话,姜运红一直没有忘记。当时,他就暗暗发誓,要给学生们骑的自行车贴上反光标志。
姜运红本人也是司机,见过不少交通事故。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交通意外而逝去,姜运红心里特别难过。
有一次,他看到公路上路标所用的“反光膜”,忽然想到,如果将其贴在汽车尾部,它就会像路标一样起到警示作用,这样,也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挽救生命。后来,他还发现自行车尾灯缺失情况严重,为夜晚骑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1998年,姜运红着手研究将“反光膜”加工成反光贴。日夜琢磨,姜运红决定将反光贴做成数字“8”的样子。一个反光贴“8”可以产生两个边角料,就是“8”中间的圆片,还可以加工成自行车反光贴。
2000年,不顾家人劝阻,姜运红把汽车卖掉,将煤球厂转让,投资几十万元生产反光贴。可是,销售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司机不愿接受反光贴。后来,姜运红开了个加油站,免费为前来加油的车辆贴反光贴。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反光贴。
2005年,姜运红终于开始了他期盼已久的“慈善公益校园行”活动,为学生们的自行车免费贴反光贴,直至今日。
D 心中一直有愧疚:亏欠亲人太多
这些年,姜运红为推广反光贴付出了很多。为了补贴家用,他的妻子不得不到街上擦鞋。
姜运红兄弟姐妹6个,他最小,哥哥姐姐们一再劝他停下来,“好好过日子”。三哥说,只要姜运红不再到处跑,就给他一栋房子,再给他10万元钱,支持他做生意。姜运红10岁没了父亲,是三哥一手将他带大,兄弟俩感情非常深。因为姜运红“一意孤行”,哥哥姐姐都不再跟他往来。
提到这些,姜运红心中不免有些哀伤。“我理解他们,他们的确是为了我好。可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的。我现在活得很踏实。”姜运红说。
姜运红说,他最愧对的人就是妻子和女儿。虽说妻子很支持他,但是,想着妻子每日在大街上为人擦皮鞋,他心里很难受。姜运红说,女儿是他最疼爱的,可作为父亲,他竟不能为喜欢跳舞的女儿报收费几百元的舞蹈班。奔波在外,他常常会给女儿打电话。电话这头,他常常泪流满面。
不过,他说,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他、支持他,他觉得值了。
今天,他就要为洛阳中小学生的自行车贴反光贴了。请大家支持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