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辛亥革命》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911年至2011年,这场革命距离现在恰好一百年。
《辛亥革命》让赵文瑄、成龙分头唱文戏、武戏,赵文瑄版的孙中山负责宣传共和理念,成龙版的黄兴负责真刀真枪地闹革命,影片对那段革命历史的展现理智而清晰。看完这部电影,基本上能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有个大体了解。
倘若你只是想重温一下历史,想来不会失望。但倘若你想触及灵魂,与人性对话,只怕会觉得浑身痒痒,不知从哪儿挠起。
跟我一起看片儿的观众都很安静,没有期待中的兴奋。
透过电影镜头穿越历史时空,孙中山、黄兴、秋瑾等革命先驱无不形象高大、精神崇高。电影中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令人敬仰万分。只是,这敬仰是冷静的,电影的叙事方式过于粗略,缺乏引人共鸣的细节,激不起你胸中的万丈豪情,你不会想跟着电影中的孙中山振臂一呼“革命万岁”,因为那个孙中山离你太遥远。虽然镜头摇转出了70多张明星脸,虽然其间穿插了成龙和李冰冰的感情戏,但它依然还是非常主旋律,每个角色都正统得近乎矫情,他们的言语表情,不是在平淡的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投影的,令人难以融入,只好冷眼旁观,然后礼节性地给予赞叹。
不过,我多少会有些羡慕那些激情燃烧的人们(尽管你未必能完全理解电影中的他们),因为他们有信仰,有信仰的人不孤独。
观众说电影
天蓝:中规中矩,无惊无喜。
冯小姐:电影的字幕可以省略,字那么小,看得人眼花。
小胡:成龙到哪儿都得当主角吗?连“孙中山”的戏也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