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开国大典上的坦克手,是咱“老乡”!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62年前的今天,董来扶曾站在坦克方队的军旗指挥车“功臣号”上接受检阅
开国大典上的坦克手,是咱“老乡”!
□见习记者 寇玺
  瞧这小伙儿,长得多帅,他可是当年屡立战功的坦克手呢! (资料图片)
  62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它最伟大的时刻——开国大典上,坦克车轰隆而过,它们代表着中国先进的军事技术,承载着全中国人民的目光,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坦克方队的军旗指挥车“功臣号”的坦克手——著名战斗英雄董来扶,和洛阳还有一段特殊情缘呢!

  1 开国大典上,有个“洛阳‘老乡’”

  国庆前夕,不少市民到市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世纪曙光”展厅中的一张照片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照片中,“功臣号”坦克正行驶在天安门广场上,坦克车上的一名士兵注视着城楼,接受检阅。这张照片也许并不特别,不过照片下还有一行字:“开国大典上,洛阳‘老乡’董来扶驾驶着坦克方队指挥车‘功臣号’驶过天安门广场。”

  打上双引号的“老乡”两字,让不少市民心存疑问,因为董来扶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为啥说他是咱的“老乡”呢?这事儿还得从七八十年前说起。

  1929年9月,董来扶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市的一贫苦农民家中,他13岁便外出工作。1945年,董来扶进入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战车团,成为一名坦克手,与随后跟他出生入死的“102号”坦克结了缘。

  1948年锦州战役中,董来扶开着“102号”坦克冲在队伍最前面,摧毁了敌人由两个加强营防守的师指挥所。战斗结束后,“102号”坦克被第四野战军授予“功臣号”荣誉称号。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仪式上,董来扶和他的 “功臣号”光荣地站在了坦克方队的最前面。

  1953年,上级安排他到洛阳市西工区某部队速成班学习,立下屡屡战功的董来扶开始了他与洛阳的缘分。

  2 坦克手有勇有谋,助人智夺坦克

  据了解,董来扶立下的功劳可不单单靠英勇,他还是个足智多谋的人。

  1945年,八路军开进沈阳城。当时,八路军急需坦克扩充兵力,日本人开的“九一八”工厂里的坦克便成了一块“肥肉”。因董来扶有一些机械工作经验,又会几句日语,便被组织从延安调到沈阳,给负责搜寻坦克的高克做了警卫员。

  两人拿着有朱德总司令签名的“护照”,穿着棉衣,整出一副不土不洋的样子,在工厂里闲转打探。就这样,董来扶用“蹩脚”的日语和日本工人交流起来。

  有一天,日本工人悄悄告诉他:“有部坦克修好了!”

  听到这一消息,高克装着要试车,上了坦克。他开着坦克在院内绕了两圈,就加大油门往外冲去。敌人发觉不对劲时已经晚了,他们追着坦克不停开枪,可哪赶得上狂奔的坦克。最终,日军只能无耐放弃。

  3 他与洛阳结缘,始于朝鲜战争期间

  在董来扶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除了与他一起身经百战的“功臣号”外,便是他的老伴儿杨佩云了——两人的这段“洛阳情缘”,始于朝鲜战争期间。

  1953年,董来扶被派到我市西工区某部队速成班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同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速成班担任广播宣传员的杨佩云。学习期间,董来扶将战斗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成了广播稿。随着一个个英雄故事在广播里响起,杨佩云对董来扶这个名字有了深刻印象。在组织的关怀下,他们逐渐熟悉起来,萌发了爱情。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署后,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55年,董来扶的大女儿在洛阳出生,他特意给女儿起名为“洛英”。洛英七八岁时,董来扶因工作调动,全家离开洛阳。当时,从小在洛阳长大的洛英,已是一口标准的洛阳话。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