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百岁老太探子行 拳拳“芝”心凝真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0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儿行千里母担忧,重阳节前,这位可能是郑西高铁开通以来年龄最大的乘客向我们展示了博大的母爱——
百岁老太探子行 拳拳“芝”心凝真情
□见习记者 山军伟 记者 孟国庆/文 张光辉/图
  多年不见,范天芝来到儿子家后逐个认亲。
  老人坐着轮椅,抱着重外孙提前进站候车。
  在动车上,乘务员对老人悉心照顾。
  儿子、儿媳簇拥在身边,范天芝不禁热泪盈眶。
  她的身体已经佝偻,她的耳朵也背了,她的思维不再敏捷,她走1米远大约需要1分钟时间。

  她叫范天芝,已经105岁了,可她仍有一个母亲不老的执著信念:我要见儿子!

  10月1日,这位可能是郑西高铁运行以来年龄最大的乘客乘坐西去的动车,与已经12年没有见面、82岁的儿子团聚。我们一路随行,见证了一位母亲心愿达成的点点滴滴。

  1  不让她给儿子带东西,老太太有点儿不高兴

  10月1日13时50分前后,范天芝穿着大红色的新外套、灰黑色的新裤子,一头雪白的头发用红色发卡归拢着。她坐在轮椅上,搂着她最喜欢的5岁重外孙徐启航,被外孙徐向明推进高铁龙门站候车室。

  范天芝板着脸,看起来有点儿不高兴。前来送行的66岁的小女儿杜培香笑着说:“老太太要带鞋、带衣服,还要给我哥带吃的。我们不让带,说那儿什么都不缺,老太太就生气了,来车站这一路上都不答理我们。”

  还是徐启航起到“开心果”的作用——他推着老太太在候车室里看看花、转转圈,老人这才露出笑容。

  许多百岁老人都不怎么出门儿了,范天芝怎么兴起坐高铁到西安看儿子的念头呢?

  范天芝原来住在孟州市南庄镇,育有一儿二女。后来,大儿子杜培仁到西安定居,二女儿到巩义定居。从1986年起,范天芝就跟着小女儿杜培香在洛阳居住了。

  徐向明说,很多亲戚不知道老太太到洛阳定居的事儿。直到去年,他们才与洛阳这边取得联系,于是纷纷赶到洛阳来看望老人。

  这一下子勾起了范天芝思亲之情。这几年,范天芝的听力日益减退,无法再打电话了,这更让范天芝牵挂已经82岁的大儿子杜培仁。今年9月中旬,范天芝提出要到西安看她12年没有见面的大儿子。

  徐向明说,老太太虽然年纪大,听力减退了,走路非常慢,但身板儿一直不错,每年他还开车送老人到孟州的民政部门“报到”一次。经过商量后,大家决定满足老人的心愿。

  2  坐上动车,老太太乐了,连称“得劲儿”

  14时10分,听说年纪这么大的老人要坐高铁,高铁龙门站的工作人员打开了无障碍通道,特许范天芝提前进站候车。

  14时30分,D1003次动车缓缓开进了高铁龙门站。范天芝目不转睛地瞅着列车,直到列车停稳。

  徐向明笑着说,老太太是第一次坐高铁,看到动车车体跟她印象中的、几十年前的火车车厢不一样,肯定觉得很新鲜。前几次他带老太太去医院体检,坐电梯出来后老太太还悄悄问他:“到医院看病,为什么都要进一个屋然后再出来?”原来,她不明白电梯是怎么回事儿。

  动车的门较窄,范天芝被人搀扶着登上动车,一点一点向座位走去。还没等范天芝走到位于车厢中段的座位,动车已经开行了,但她浑然不觉。直到坐在座位上,看到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致,范天芝才问:“车走(开)了?”

  害怕范天芝出现耳鸣、眩晕等不适反应,徐向明一遍遍问老太太:“有没有觉得不舒服?”

  开心的老太太“答非所问”:“得劲儿!”

  3  列车长瞪大眼睛:头回见年龄这么大的乘客

  我们将范天芝的情况告知了该车列车长,列车长瞪大了眼睛:“105岁?!我得去看看!”

  列车长说,郑西高铁开通一年多,她一直在跑这条线路,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年龄这么大的乘客!

  从6号车厢一路小跑到老太太所在的2号车厢,看到范天芝精神不错,列车长这才放心。她叮嘱徐向明:“如果老太太出现不适的症状,可以随时联系我!”

  听说身边坐了这么一位老寿星,2号车厢的乘客也坐不住了,纷纷过来问候。范天芝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是间或笑着回应一下。

  一路上,范天芝不时看着窗外的景色陷入沉思,更多的时候则是跟重外孙逗着玩儿。一路上,范天芝并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

  4  儿子愧疚:12年了,本该我去拜见老母亲的!

  16时40分,D1003次动车到达终点站西安北站。范天芝59岁的孙子杜建国和31岁的重孙杜晨光早已在出站口迎候。

  下车后,范天芝一直没说话。只是在坐上重孙开来的轿车后,她取下发卡,认真将头发理顺,然后将发卡重新戴上。

  我们坐上出租车提前赶往位于西安市互助路杜培仁的家。在小区门口,我们见到了拄着拐棍、早已在院门口迎候母亲的杜培仁,还有他81岁的妻子刘清茹及众亲朋。

  杜培仁向我们解释了他12年没有到洛阳看望母亲和没能接站的原因。他上次到河南看望母亲,还是在1999年。2001年,杜培仁突发心脏病,两次接受抢救。之后,他即使出门散步,也得带着速效救心丸。2009年,刘清茹不慎摔了一跤,右腿骨折,至今还有后遗症。为此,二人连屋门都很少出了。

  杜培仁愧疚地说:“12年了,本该我去拜见老母亲的!可自己真的是老了,身体不争气了……”

  5  想儿子,盼儿子,见到儿子不认识

  17时40分,轿车缓缓在小区门口停稳。众亲朋赶上前,将范天芝扶下了车。

  拄着拐棍的杜培仁颤抖着迎上去,没想到老母亲看到他,愣了一下,问道:“你是谁?”

  母亲的这句问话,让杜培仁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12年未见,母亲竟然不认得他了!

  杜培仁说,因为他家“成分高”,解放后不久,他就随父亲离开老家躲避到西安,随后便在这里定居,父亲也早已去世。60年来,他与母亲聚少离多,现在也多是通过电话跟妹妹杜培香联系,了解母亲的情况。夜夜思亲不见亲,实在让人心酸。

  6  她边哭边拍打儿子:“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

  待人群散去,杜培仁夫妇挨着母亲在屋内坐下,徐向明才得以大声向范天芝介绍杜培仁的“身份”。

  连说几遍,范天芝才听清身边坐的是谁。范天芝的身体颤抖起来,她猛地用左手握紧杜培仁的手,“呜”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用手拍打儿子的肩膀:“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

  杜培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默默流着眼泪,承受着母亲已经无力的拍打……

  认出了儿子,母亲的话匣子也打开了:杜培仁小时候的样子、他离开自己身边时的样子、30年前她到西安时他的样子……老太太用含混不清的语句,一点一滴地述说着。

  回忆起这些,她又想起了坐在身边的儿媳妇刘清茹:“你的腿咋样了?还疼不疼?”紧接着,她又认出了自己年近耳顺(指60岁)的孙子、孙女们。得知重孙媳妇下月就要生产,范天芝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10月3日17时许,范天芝结束探子之旅,乘坐D1008次动车安全返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