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妈妈着急地四处询问,自己吃了某种药物之后,是不是会通过乳汁被孩子吃进去,但是不喂奶又担心回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很多药物可随母亲的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婴儿产生影响。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稚嫩的乳儿来说,其危害甚大。下面介绍一些常见药对乳儿的影响。
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在乳汁中的浓度差异较大,偶然可见过敏或毒性反应。乳儿反复少量接触抗生素,极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可少量进入乳汁,影响乳儿的正常肠道菌群。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可致乳儿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四环素可使乳儿骨骼和牙釉受损,氯霉素有引起骨髓抑制和灰婴综合征的潜在危险。
红霉素乳药浓度高于哺乳期妇女血药浓度四五倍,易导致乳儿胆汁淤积性黄疸。
磺胺类药物除口服不易吸收者外,均能经乳汁排泄,而且乳汁中药物浓度高于母乳血药浓度,对早产儿、病弱儿、高胆红素血症婴儿有危险。
喹诺酮类药物可使乳儿产生溶血性贫血,导致乳儿肝中毒。
哺乳期妇女如长期使用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等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类药物,会对乳儿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因为这类药物均可通过吸收进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很多治疗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安替比林、阿司匹林、双氯酚酸、吲哚美辛等。阿司匹林可使乳儿骨髓抑制,对乙酰氨基酚可损害婴儿肝脏,双氯酚酸可致婴儿产生血尿。哺乳期妇女在应用含上述西药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时也应慎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尽可能了解其成分和含量,切不可认为“西药有毒,中药无毒”。
一些成瘾性镇痛药如吗啡、可待因等在乳汁中分布浓度较高。哺乳期妇女成瘾后,其哺乳的婴儿也能成瘾,新生儿对这类药物高度敏感,可发生呼吸抑制,所以哺乳期妇女应禁用。
(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