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发现食客们细品慢啜、吃相文雅,唯独我饕餮如鲸吞,斯文全无。 |
|
在南京,一日三餐的米饭,对我这喜面食、爱喝汤的北方人来说,久之便觉干渴,心心念念想喝点儿家乡的“汤”。这汤,不是稀粥,而是牛肉汤。洛阳的汤馆,大街小巷都有。牛肉汤(甜咸)、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应有尽有。有人说,洛阳人喝汤,一天造一个湖泊。虽有些夸张,但家乡人好这一口,是出了名的,而这些汤类在南京却芳踪难觅。
这日,骑车在小区溜达,见不远处新开一家“张记”淮南牛肉汤馆,说实话,当时便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闻香下车,但见店内整洁、食客熙攘,一小伙子忙前跑后地招呼客人。店门口支着大锅,锅里熬着牛骨头,乳白色的汤汁浓香四溢。案板上摆满了熟牛肉、杂碎、粉丝、豆皮、葱花、香菜等,清清爽爽的。食材虽与洛阳牛肉汤并无大异,但餐具却很讲究,均为细瓷小碗,十分精致。我兴冲冲要了一碗,只觉得牛肉很烂,粉丝绵软,汤味香鲜、爽辣,与洛阳的汤味道截然不同。一会儿工夫,我便热汗淋漓了,不由得询问那个小伙子这是为啥。小伙子自豪地一笑:“这是淮南一绝呀,我们的牛肉、粉丝、淮椒都是专门从老家运来的,汤是用几十种滋补药材和卤料熬制而成。”“都是哪些药材?”“嘿嘿,这你就别问了。”呵呵,商业机密。
环顾四周,店堂出奇的静。我发现食客们细品慢啜、吃相文雅,唯独我饕餮如鲸吞,斯文全无。看墙上贴着“免费添汤”的字样,我不觉哑然失笑:洛阳也是这样啊!他们的汤确实好喝,我一连添了几次方才尽兴。一老妇吃毕,又特意买了一饭盒带回家去。因汤风味独特,令人难忘,晚上,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得知“淮南牛肉汤”是苏豫皖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吃,历史悠久。据传,清乾隆年间,翰林大学士淮南人张政,深研百草,擅长美食,深得皇上厚爱。他告老还乡,回到山清水秀的淮河岸边,将清宫秘方流传后人,淮南牛肉汤开始传遍大江南北。
美味不可独享,我决定让家人也尝尝鲜,聊解思乡之情,第二天就掂个锅,早早地到了那家汤馆。小伙子见我,点头一笑算打了招呼。汤未熬成,我与小伙子攀谈起来。小伙子姓刘,今年23岁,跟姐夫学做生意,来南京已3年了。他说,他姐夫在南京开了4家连锁店,这个是分店。我说,你不简单,小小年纪,就当了老板。小伙子腼腆地一笑:咱也是打工的。小伙子说,淮南牛肉汤,除了料足,熬制也很有讲究,要大火烧、小火煨。他说,今天你来早了,八点左右的汤最好喝,牛骨的骨髓都熬出来了。汤色乳白而清澈,就是新鲜的;若混浊,就一定是隔夜汤。小伙子边说边不时撇去汤上的浮物,还把一个大包料放在锅内。
牛肉汤,汤不醇则无味。用料考究,熬制精细,是淮南牛肉汤的一大特色,能作为安徽小吃落户南京,异地生根,恐怕就是最好的注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吃是地域文化的结晶,但要做好它,赢得口碑,就要在细节上狠下工夫。这一点,也让我想起郑州的和记烩面。如果我们洛阳的东关牛肉汤和孟津铁谢羊肉汤,来南京安营扎寨,建立连锁店,生意也一定不差。
异地喝到汤,老伴和儿子、儿媳齐声叫好!令我没想到的是,如今老伴喝汤竟然上瘾,说人家的汤正宗,隔三差五还要亲自光顾一回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