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8版:乐活·书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杨振宁传》:值得阅读的杨振宁
一周图书 排行榜
洛阳网广告
好书推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精彩早读
《杨振宁传》:值得阅读的杨振宁
□ 王小柔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率先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1982年,美国氢弹之父泰勒提到,杨振宁因为创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得诺贝尔奖;1999年,著名物理学家戴森推崇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杨振宁在物理学界被认为是一名“保守的革命者”,却又在82岁时以超人的勇气坚定追求爱情……

  最新传记《杨振宁传》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自1922年杨振宁先生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以及私人生活,是迄今为止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杨振宁传记。杨振宁对这本传记亲自审校认可,并提供了百余幅配图。

  最全面的杨振宁传记

  本书2003年首次出版时,即受到杨振宁关注,认为这是关于他的最好的两本传记之一。为写作此次出版的“增订版”(增加10万字内容),本书作者杨建邺从2004年到2010年3次采访杨先生,对杨先生1999年退休以后的研究、生活,尤其是与翁帆的结合,有比较多的了解,因此弥补了此前出版的所有杨振宁传记只写到其退休为止的缺憾。

  此书客观公允,表现出杨建邺踏实的写作态度。在处理诸如对“杨李之争”等问题上,他只是综合所有能够找到的客观材料,对之进行了系统总结,不作妄议和文学性煽情。

  最负盛名的物理学家

  作为当今最负盛名的物理学家,长久以来,公众对杨振宁的关注主要在于他的社会活动和情感生活,而对其科学贡献不甚了解,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缺憾和损失。杨建邺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学和物理学史的研究,著有大量科普著作。

  在这本书中,他把杨振宁一生的活动放在整个20世纪科学大环境里考察、审视。在书中作者对杨振宁各项科学成就的前因后果,对相关人物、现象和理论进展都进行了自成小史、通俗易懂的精彩讲述,其中包含大量生动、相互关联的细节,为所涉及的主题构筑宽广有深度的背景,其中像费米、特勒、奥本海默、泡利、海森伯、狄拉克、吴健雄这些20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们都有了清晰面貌。因此,在了解杨振宁的同时,读者也将读到一部精彩的普及版20世纪物理科学史。

  保守的革命者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杨振宁的言论、行为存有各种议论,而杨建邺则认为解读这一切的钥匙是杨振宁的物理学研究风格。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作者通过采访、近距离接触以及大量阅读有关资料,深切了解杨先生的品格、风格和人格。在物理学研究上,诚如他的好友和同事弗里曼·戴森所言,杨振宁是一位“保守的革命者”。

  杨先生非常认同这一评语。因为,无论在科学研究上,还是对待社会、文化上,杨先生都是这样。作者说:“国内有一些人似乎并不了解这一点,因此我比较注意在这方面突出杨先生这一特点。”科学研究上,杨先生不是一个勇往直前的破坏者,他珍惜传统物理学思想的精华,不轻言丢弃、挑战,即使在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问题上(按:即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杨先生一再强调他一开始并没有认为一定不守恒,也没有看好“抛弃守恒”的想法,而是设法证明所有弱相互作用中的实验都没有证实或者证伪宇称守恒,这才决定用实验检验。杨建邺说:“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了解杨先生许多有关科学或者无关科学讲话的真意,而不至于随意褒贬杨先生的讲话。”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