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最美女孩 感动洛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最美女孩”,她当之无愧
小屋里, 充溢着暖暖的情
市帮助服务小组开始实施帮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因为缺乏目击证人,陈媚捷见义勇为行为申报遇到了困难。本报记者多方走访,陈媚捷的亲人、老师、同学都说
“最美女孩”,她当之无愧
  市第一中医院康复科一位医生为陈媚捷进行康复锻炼指导。记者 杜武 摄  
  连日来,洛阳“最美女孩”陈媚捷上海救人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人们将称赞和钦佩送给这位刚满20岁的女孩时,也为她的行为能否被顺利认定为见义勇为感到担忧。

  昨日,上海有媒体报道,当记者找到陈媚捷事件中的相关孩子及其家长时,孩子和家长所说的情况与陈媚捷的叙述不太一致。另外,事发后警方对3个当事的孩子所作的笔录显示,对于事情经过,孩子们的叙述基本一致:他们在材料堆边上掏石子玩,不久后大姐姐(陈媚捷)来厂里找同学,看到他们后就蹲在一旁。至于陈媚捷只是蹲在旁边看还是加入他们一起玩,孩子们的叙述稍有差别,但都没有详细描述。可是,孩子们都表示,大姐姐没有提醒他们有危险,也没有伸手去救他们。

  事情的真相到底怎样?见义勇为行为如何认定?本报记者对目前能够联络到的知情人和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陈媚捷的父亲】 病友提醒我,孩子的行为是见义勇为啊

  8月1日下午5点左右,陈振礼接到一个来自陈媚捷实习所在的上海荣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他的女儿被砸伤了,需要做手术,希望他能尽快赶到。陈振礼说,挂断电话后,他赶紧跑到火车站买了当晚洛阳到上海的火车票,带着三四千块钱就匆匆出发了。

  8月2日下午5点多,陈振礼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见到了荣源公司的陈总以及和陈媚捷一起到上海实习的同学宋耀辉。陈总向陈振礼介绍了相关情况。

  陈振礼说,女儿住院治疗时,他忙于照顾女儿,并没有考虑女儿的行为是什么性质,还是病房里其他患者听说陈媚捷的情况后告诉他,陈媚捷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建议他去找当事人作证明。“媚捷说受伤孩子的爸爸把她送到医院后还把她抱到病床上,我听了特别感动。”陈振礼说,他去那个孩子家看了看,还请孩子的家长写了一份陈媚捷救人的证明,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也出了证明,第三个孩子的父亲据说回老家了,陈振礼没见着。

  【陈媚捷的老师】 多次询问事情经过,陈媚捷叙述一致

  昨日下午,记者在洛阳冶金工业学校见到了陈媚捷的老师段绪平。陈媚捷出事后,他全程参与了事情的处理。 

  段老师告诉记者,8月1日下午3点多,陈媚捷还给他打电话,说她所在的公司还需要实习生,让他问问有没有愿意来的同学。8月2日下午5点左右,段老师接到陈媚捷在上海的亲戚打来的电话,得知陈媚捷被砸伤了。段老师急忙让对方把电话交给陈媚捷。

  段老师回忆说:“那天,陈媚捷的声音特别微弱。她跟我说自己受伤了,我让她详细叙述一下事情经过。她说自己去找宋耀辉玩,快到宿舍时看到几个孩子在掏堆得高高的废料堆玩。看到废料堆有点摇晃,她赶紧去拉孩子们,结果拉开了一个,另外两个和她都被砸伤了,其中一个还骨折了。”

  段老师说,听完陈媚捷的叙述,他感觉陈媚捷的行为应该是见义勇为。段老师又连续问了陈媚捷两次,她说的情况都一致。“我跟陈媚捷说,她的行为应该是见义勇为。陈媚捷听后似乎很吃惊,从她的语气里我感觉她好像只是觉得自己尽了本分而已,没觉得自己是在见义勇为”。

  段老师说,事后他又两次给陈媚捷打电话,让她叙述事情的经过。“几次的叙述都很一致,语气也都非常坦然。”段老师说。

  【宋耀辉的父亲】 两个多月前,女儿告诉过他同学救人的事 

  为了能够还原陈媚捷救人的真实情况,记者几经周折,试图联系另外一个知情人——陈媚捷的同学宋耀辉。陈媚捷那天去上海贝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就是为了找她,不料因救人被砸伤。

  遗憾的是,记者一直没能联系上宋耀辉,和她在孟津老家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宋耀辉的父亲告诉记者,宋耀辉前几天打电话说她的手机丢了,这几天他们也没有办法联系到她。

  宋耀辉的父亲明确告诉记者,8月的时候,宋耀辉从上海回家后曾告诉他,她的同学在上海救人被砸伤了。

  记者问,宋耀辉有没有亲眼看到陈媚捷救人?

  宋耀辉的父亲说,宋耀辉当时说,陈媚捷受伤时她在办公室,没有亲眼看到陈媚捷究竟是如何受伤的,出事地点周围也没有其他成年人。宋耀辉说,陈媚捷在上海住院治疗时,她在医院照顾陈媚捷,问及受伤的原因,陈媚捷说她因为救3个玩耍的小孩,被倒下来的货物砸住了。

  【申报之路】 见义勇为行为认证究竟难在哪儿?

  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洛阳分会一名负责人说,我市每年对市民的见义勇为进行表彰,其中县级评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市里评为见义勇为勇士。

  不过,全国各地的见义勇为政策并不完全相同。

  以上海市为例,在对见义勇为的确认上,根据《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区、县综治委申报确认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区、县综治委收到申报表后要调查核实,收集和保存有关证据材料,组织区、县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市综治委。

  这名负责人称,根据我市有关条例规定,见义勇为行为的认证由见义勇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见义勇为人员有单位的,由其单位向认定机关申报;无单位的,由见义勇为发生地的派出所向认定机关申报。因此,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对陈媚捷的见义勇为认定,仍然应该由上海市的相关部门进行认定。

  陈媚捷的见义勇为行为认定难就难在周围没有见证人,如果无人作证,认证自然困难重重。

  【上海媒体】 反思认证制度,让每个人对为善有信心

  对于陈媚捷见义勇为行为的认证遭遇的难题,上海媒体也进行了关注。

  11日,上海《青年报》以“无人证明的‘见义勇为’”为题,对于陈媚捷见义勇为认证遇到的难点进行了报道。

  上海《新闻晚报》昨日发表社评《别让认证难堵上了社会良心》,专门从制度上进行了反思。

  该文说,由于无法证明小陈是与孩子 “一起玩耍受伤”还是因为 “救人受伤”,目前对其见义勇为的认证确实存在难点。应该说,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中,必须从制度上给见义勇为者以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和降低助人风险、提高民众的助人积极性是同一个道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类似陈媚捷这样难以定性的情况。

  联系到此前发生的“彭宇案”,社会上曾一度有 “做好事可能惹麻烦受惩罚”的消极信号,再加上近年来也曾出现见义勇为者身受重伤却陷入无钱治疗之困境的案例。不得不说,如果任由这类情况继续存在,见死不救、见危不助就有了腐坏的土壤。

  在这一背景下来衡量陈媚捷的遭遇,怎么来处理她目前的困境,其意义已经超出了个案解决的范畴,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民众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判断——当见义勇为行为隐含着后果自负的风险,是否会加重人们的道德挫败感。

  文中建议,应由各级政府出面,完善见义勇为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见义勇为者的保障力度,杜绝社会上出现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悲剧。

  文章最后说,值得庆幸的是,媒体和社会都在关注陈媚捷的命运,事发地的综治委积极给予相应帮助,洛阳当地政府和医院为小陈提供了经济和医疗援助。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无论小陈是否被认定为见义勇为,她都应当并的确获得了社会的关爱,这份温暖应该让我们对为善有信心。

  (本版稿件由记者 李燕锋 李砺瑾 张贵坊 见习记者 崔晓彧 采写)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