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3版:洛阳·县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瞒着母亲参军,炮火声中入党
大勇无惧 大责无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解密“怪老头”郭春年(上)
“少年英雄”郭春年——
瞒着母亲参军,炮火声中入党
□记者 邓超/文 张晓理 杜武/图
  儿媳妇搀着郭春年散步。
  核心提示  

  76岁的郭春年是个“怪老头”。他为什么“怪”?前不久,儿子郭社立与他的一夜深谈,挖出了他藏在心里半个多世纪的秘密。这位从抗美援朝战场死里逃生的老英雄,他那出生入死的往事,连子女都不知。(详见本报9月23日A18版)今起本报推出专题报道,为您讲述“怪老头”郭春年的传奇故事,敬请关注。

    1  怕部队不收,他把年龄多报了两岁

  郭春年生于1935年,1951年,他16岁。可是,那一年,他却瞒着母亲把自己的年龄改大了两岁。

  他改年龄,是为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争是啥样,郭春年不知道,他只知道“去打美帝国主义,去保卫祖国和毛主席,啥都不会怕”。

  可是,郭春年千不怕万不怕,就怕自己的母亲不批准自己去参军。

  郭春年很小就没了父亲。后来,母亲带着他和他的两个哥哥,从老家宝丰一路步行到现在的伊川县白沙镇白沙村投靠亲戚。

  母亲对郭春年十分疼爱,从小到大,郭春年最亲、最敬重的人就是母亲。

  二哥已经当兵了,他知道母亲说啥也不会让自己去参军,只能先斩后奏。郭春年没上过学不识字,到县征兵处报名时,替他填表的工作人员问他:“小伙儿,多大了?”“我……18岁了!”郭春年就这样一下子大了两岁。

  出发那天,乡里给每个参军的人戴上大红花,敲锣打鼓欢送他们,母亲这才知道他参军的事情。当着众乡亲的面母亲不好发作,只能眼巴巴地目送他随大部队走了。

  2  第一次摸枪,枪比自己个儿还高

  新兵从各乡镇先集结到县城,再往洛阳开拔。郭春年和2000多名伊川籍新兵一道儿,足足走了一天才到洛阳。

  战前训练开始,每人发了一把步枪和200发子弹。郭春年比了比,这枪比自己个儿还高呢。

  第一次摸着枪,郭春年满脑子都是拿着它打敌人的场景。在训练中,大家都玩命地练习打靶、扔手榴弹。这期间,教官还给大家上文化课,郭春年认识了“中国”、“国家”、“抗美援朝”等不少字词。

  一个月后,新兵们在荥阳汜水登上火车。火车跑了三天三夜,抵达了中朝边境城市丹东。

  在丹东,部队停了一宿。第一次出国打仗,大伙儿都是兴奋中带着紧张。这一夜,郭春年换洗了一身衣裳,还生平第一次看了场电影。电影是露天放的一部法国战争片。“这是首长们让我们学习咋打仗呢。”郭春年说。

  第二天,郭春年和战友们齐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走过鸭绿江上的铁桥,踏上了战火中的朝鲜土地。

  3  机智勇敢的侦察兵,在战火中成长

  来到朝鲜,郭春年第一个感觉就是“比家里冷”。这还是1951年的10月,郭春年行军途中就遇上了齐膝深的积雪,走在雪里,穿着里面带毛的皮靴还觉得冷。

  第一次战役是一场遭遇战,因为这次完全是与敌人“巧遇”,不在既定的战斗计划之列。我军占一个山头,敌军占一个山头,中间隔一条山沟,距离非常近,按郭春年的话说,就是“撂馍都能撂到敌人跟前”。

  敌军出动了飞机、大炮,郭春年感觉头上飞过的炮弹就像满天的苍蝇。他和战友们拿起步枪向敌人瞄准射击,使出全身的劲儿扔手榴弹。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把敌人击退。

  这场战役让郭春年初次接受了战争的洗礼,他胆儿练大了,枪法也准多了。

  1952年,郭春年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侦察兵。他平常的任务就是,潜伏到敌军阵地,破坏敌人的电话线,或者抓回几个敌军的哨兵,以打探情报。这注定他不可避免要常与敌人短兵相接。

  一天夜里,郭春年和三个战友出去执行任务,几个穿韩国军装的敌人迎面走来。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话,大家互相吵嚷了几句就开始射击。郭春年躲进暗处,悄悄摸到敌人背后,三拳两脚就缴了两个敌人的武器,把其他敌人吓得一哄而散。郭春年和战友把抓住的两个敌人扭回营地,得到了团长的夸奖。这次英勇擒敌,郭春年立了二等功。

  4  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他火线入党

  真正的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入朝三年间,郭春年无数次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而他自己,则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

  1953年6月,我志愿军67军开始向北汉江西岸的十字架山发起猛攻。为抢夺十字架山附近的一个无名高地,郭春年所在的机炮连伤亡很大,一夜连续补充了三次兵源。那一个个接连倒下的战友,有的才十七八岁,有的媳妇刚怀孕,头一天还笑呵呵地说盼着孩子出生……

  郭春年就在这场战役中火线入党。其实在此之前,他想入党都快想疯了。每次执行危险任务前,团长总是喊道:“党员都站出来,党员先上!”不服输的郭春年往往也要求跟党员一同执行任务。

  在十字架山战役中,郭春年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他和另外11名战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5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战场上捡回一条命

  1953年夏天,距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订已经不远了。由于韩国当局仍声称要“北进”,中朝军队在7月中旬发起了以金城战役为主的反击战。

  7月10日下午,下着大雨,郭春年所在连队已埋伏在轿岩山下,等待着战争开始的信号。在执行任务前,团长下过“死命令”:战斗打响前,就算死,也不能暴露部队目标!

  战士们都一动不动地藏在掩体里,稍一抬头,就能看清不远处正在刷牙、吃饭的敌人。晚上,大雨变成了暴雨,浑浊的雨水狂泻进掩体里。大家在水里整整泡了一天一夜,郭春年腿上的皮都泡皱了。

  11日晚上9时许,我军发起总攻,轿岩山战斗打响。就在郭春年端着机关枪扫射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顿时失去了知觉……

  直到12日上午,郭春年才醒过来。这时战斗已经结束,到处弥漫着烧焦的气味。他感觉自己被什么东西压着,推了推,原来是一个战友的尸体。他又挣扎着坐了起来,看到四周躺满了牺牲的战友。他感觉全身剧痛,原来肚子被炸坏了,腿上裂开了一道大缝,伸手摸摸下巴,只摸到一手血,随后又昏死了过去……

  郭春年最终幸运地被清理战场的600团战友发现,送到了后方野战医院抢救。由于野战医院条件有限,他又被送到大连动手术。

  伤痕累累的郭春年,总算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命。

  郭春年虽死里逃生,却落下了严重的残疾。他回到家乡,发现自己竟已被评为“烈士”。还不到20岁的郭春年,该如何选择以后的人生?这位“复活的烈士”,怎么会变成子女眼中不近人情的“怪老头”?请看后续报道。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