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礼仪小姐展示七城会奖牌。 |
|
正在南昌举行的七城会取消金牌榜,意在淡化“金牌至上”的观念,引导地方运动队将精力和心思真正放在全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技能和整体素质上。但金牌榜下岗,是否就意味着“金牌指挥棒”下岗?相关人士认为,这不是一届城运会以及取消金牌榜可以解决的问题。
长春市体育局副局长赵晓路说,在设立金牌榜的年代,各代表队会不可避免为了成绩、排名、利益等因素而不择手段地竞争,取消金牌榜可以让各代表队放松心情,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使赛会的重心由争金牌向发现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转移。
专家同时认为,取消金牌榜治标不治本,作用有限。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体育社科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取消金牌榜只是不公布金牌排名而已,各代表队仍会自行进行比较。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说,据他了解,此次不少代表队仍提出了明确的成绩、名次目标。
据了解,尽管七城会取消了金牌榜,但是各代表团对金牌获得者仍有奖励,视项目的重要性及各省市的整体成绩背景而有所区别。单项金牌奖金在几万元,集体项目则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不等。
一位代表团成员说,全运会仍有金牌榜,城运会的许多优秀选手还要去参加全运会,所以即便城运会取消了金牌榜,也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淡化各队之间的兴奋剂、改年龄等不正当竞争,但是其背后的利益关系是无法消除的。
金牌代表了什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代表团成员说:“一块金牌,牵扯着背后的一个利益链条:运动员自己受益了,教练、队伍也跟着有成绩了,主管体育部门也有成绩,地方政府同样有成绩,有成绩就有奖金、拨款,还有政绩。”
有个流行的说法是,运动员拿了金牌,就等同于自己的房子,教练员的票子,地方的面子以及官员的位子。金牌背后的滚滚名利,驱使许多人走旁门左道。一位体育官员说,在中国综合性大赛中,兴奋剂、黑哨、假球、改年龄、冒名参赛等“黑幕”,正是为了保全体育背后的利益链条。
鲍明晓认为,应从顶层设计、整体设计入手进行调整,因为从1988年兵败汉城后制定“奥运争光计划”以来,目前的体育机制和体制是为竞技和奥运金牌准备的,已形成很大的惯性,局部调整,意义不大,也难以收到效果。
他还说,只重竞技而产生的“锦标主义”、“唯金牌论”,忽视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过程非常不利,也同样伤害竞技体育本身,目前三大球后备人才匮乏就是例证,“不能掐了几朵花,整个园子都不种了”。“目前体育的功能集中表现在竞技体育拿金牌上,其社会、经济、文化功能都未得到体现,是狭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