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9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蜗居”桥洞不还家,当了8年流浪汉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心气很高的他进城读职高后,发誓要让家人生活得更好,然而,求职屡屡碰壁却让他心灰意冷,走向另一个极端——
“蜗居”桥洞不还家,当了8年流浪汉
□见习记者 范瑞 记者 谢磊/文 记者 李卫超/图
  刘成伟在桥洞里的“蜗居”。
  核心提示  

  8年前,我市某县的刘成伟因求职遇挫,隐姓埋名当起了流浪汉;8年后,“蜗居”在桥洞里的他被瀍河回族区东关派出所民警发现。

  他本是一名积极上进的寒门学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人生活得更好。然而,求职不顺使他的心态发生转变,作出了这样逃避亲人和社会的选择。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我们该怎样排解?希望这个故事能带来一些启迪。

  缘起

  桥洞内,

  发现有人“蜗居”

  13日,一位市民向瀍河回族区东关派出所反映,有人将瀍河入洛河口处一座桥的桥洞用编织袋和废旧布料封了起来,并且住了进去,“看起来神神秘秘的,会不会是坏人藏在那里?”

  东关派出所案件侦办大队三中队队长贾晓智对此十分重视。当晚,他带领4名民警前去一探究竟。在现场,手持电筒的民警看到附近杂草丛生,桥洞的一个隔断平台两侧被人用破布和编织袋进行密封,形成了一间“小屋”。

  民警走近后,发现地上还有一把电动车车锁和一把小刀,掀开布帘,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正在里面熟睡。看到陌生的民警到来,男子十分吃惊,但面对询问他对答如流,思维清晰。

  男子告诉民警,他叫刘成伟,来自我市某县。20世纪90年代末,家境贫寒的他从市区某职业高中毕业后,打算留在市区就业。然而,心怀梦想的他处处碰壁,始终未能找到称心的工作。8年前,他心灰意冷,开始在市区流浪,再也没和家人联系。这些年,他靠四处给人打零工、拾废品为生,居无定所。两年前发现这个桥洞后,他便“定居”于此。

  按照刘成伟提供的家人名字,民警立即对他的确切身份和家庭住址进行了核对,并由其老家当地警方通知其家人。当夜,他的三位亲人赶到了市区。

  14日8时30分,离家多年后,刘成伟登上了返乡的汽车。

  邻居

  印象中,他是个本分孩子

  为还原一个真实的刘成伟,昨日上午,记者专程奔赴他的老家进行采访。

  当地警方提供的信息显示,刘成伟家所在的村子位于洛栾快速通道以西,距洛阳市区近百公里。昨日9时40分,我们抵达目的地后,看到虽然紧挨川流不息的洛栾快速通道,这个背靠大山的豫西小山村仍显得十分静谧。

  “刘家人都下地干活了,中午才回来。”在大门紧锁的刘家门口,几位村民给我们讲了刘成伟的事。

  在邻居们看来,刘成伟是个稳重踏实、老实本分的农家孩子。“有七八年没见了,之前他一直在洛阳(市区)上学。”村民们说,这么多年来,村里人并不清楚刘成伟在外面遭遇了什么。

  据村民介绍,刘家有三个孩子,刘成伟排行第二。在这个只有千把人的小山村,刘家的家境不是很好,但刘成伟是村里为数不多走出深山到市区求学的孩子。

  要强

  上职高,为了就业帮家里

  中午时分,刘家的大门开了。在这个只有两间土坯房和一间老旧砖瓦房的小院里,我们见到了刚从地里回来的刘成伟母亲李晓娟。“谢谢你们大老远过来。”61岁的她十分朴实,对于我们的到来连连表示感谢。

  据李晓娟介绍,和家人团聚才一天,要强的刘成伟便托人找了份工作,到附近的金矿当了临时工,平日吃住都在矿上。而他具体在哪座金矿,家人也不清楚。

  李晓娟说,刘成伟的姐姐刘成丽和弟弟刘成明都已成家。刘家还有一亩多坡地,每年的收成只够糊口。如今,刘成丽和丈夫在村里的小诊所工作,刘成明在村里当兽医,收入都不高。刘成伟失踪的8年间,她“整夜整夜地哭,盼着他回来”。据李晓娟介绍,少年时代的刘成伟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自小要强的他很少出过年级前三名。

  初中毕业后,成绩出色的刘成伟放弃了考高中,也放弃了大学梦。他想尽快参加工作,为父母分担压力。就这样,他进了市区某职高就读计算机专业,这让不少村民羡慕不已。

  刘成伟心气很高,在校学习十分刻苦。这期间,他的父亲刘玉宗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李晓娟便挑起担子到邻村卖豆腐,供刘成伟兄弟俩上学。

  打击

  心气高,不料职场屡碰壁

  职高毕业后,刘成伟想去一家公司工作,对方拒绝了他的请求,这对他的打击很大。“辛辛苦苦上了这么多年学,最后求职却被人拒绝,他心里可难过了。”李晓娟说,此后刘成伟四处求职,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求职路上屡屡碰壁,这与刘成伟最初设想的未来反差极大。后来经镇上推荐,他和弟弟刘成明去了镇里一所小学代课。一年后,刘成伟又提起了回洛阳市区找工作的事。“他说:‘妈,我从哪儿跌倒,就得从哪儿爬起来。我还得回洛阳工作。’”李晓娟说,之前求职遇挫,让刘成伟的心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结,后来一直没有解开。

  离开

  这一去,8年时间没音信

  一家人拗不过倔强的刘成伟,他再次背上行囊,坐上了开往洛阳市区的长途车。谁知,这一去再也没了音信。

  刘成伟的姐夫张新强说,一家人怎么也想不到,刘成伟会与家人断了联系。“成伟失踪这些年,我们去市区找过好多次,都没有找到。”他说,家人也曾报案,并作了最坏的打算。

  李晓娟说,刘成伟的消失曾引得村民议论纷纷。孩子很好,只是联系很少。”每次她都这样回应大家的询问。但谁都清楚,李晓娟想儿子几乎都想疯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更别说音信全无了。我啥都不求,只求他能平平安安回来。”说到这里,李晓娟不停地抹泪。她告诉我们,因为担心刘成伟,这些年,一家人连春节也没心思过。

  惊喜

  那一刻,

  全家人悲喜交集

  得到刘成伟消息的那一刻,李晓娟悬了8年的心终于放下了。13日23时30分,张新强接到镇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让他们赶快前往市区将刘成伟接回。李晓娟用了“悲喜交加”四个字形容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心情,“悲的是,孩子这么多年一定受了不少苦;喜的是,8年后,我又可以看到儿子了”。生怕控制不了情绪的李晓娟独自在家等待刘成伟归来,让丈夫刘玉宗和女婿及小儿子一起连夜奔赴洛阳接人。

  张新强说,见到家人时,刘成伟想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来。到家后,李晓娟给儿子做了一碗鸡蛋捞面。“别再出去了,爹娘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你就留在家里吧!”李晓娟再三“恳求”儿子。

  再次回想刘成伟所经历的这8年,李晓娟分析说,儿子一心想用双手让家人过得更好,但也许是愿望过于强烈,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最终选择了“流浪”这一极端道路。“日子平平淡淡就行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强。”李晓娟说。

  启示

  现代人,

  要学会排解压力

  刘成伟也许只是个例,但他的行为折射出的是现代人面对生活和工作压力时所表现出的“极端”,这足以给人们以警示。如何排解压力,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我们听听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杨延卿是怎么说的。

  杨延卿说,现代人主要面对的是就业压力、婚恋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刘成伟在就业压力面前不堪重负,具体表现在过高的期望与社会现实的不对等。

  那么,该如何预防极端行为的出现呢?杨延卿说,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正视压力,以平常心对待客观现实;第二,步入职场,要调整心态,在站稳脚跟后再谋求更大发展,期望值不要过高,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现实环境;第三,面对压力,可以选择运动、出游或其他方式来排解;第四,可以求助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机构。

  杨延卿提醒大家,如果长期深陷在压力当中而不采取有效的排解方法,就会对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诱发极端想法。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文中事件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