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简介 赵跟喜,千唐志斋博物馆原馆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碑志鉴定专家、文史专家、研究员、诗人,曾任《新中国出土墓志·千唐志斋卷》主编、《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碑刻墓志卷》副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集》副主编,为我国中古史研究学界整理出版了100余万字的墓志文献。 |
|
■编者按 应市委、市政府之邀,国内知名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五赴洛阳,完成了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17日起在《洛阳日报》陆续刊发。
即日起,本报开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专家声音”专栏,邀请我市相关专家深入解读、剖析这一关系洛阳城市远景的战略策划方案,敬请关注。
1 名城战略策划,合乎“天时”,市场可期
记者:赵老师,您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出台,听说您一直密切关注?
赵跟喜:你好,也向晚报读者问好!自从王志纲工作室进驻洛阳调研,我就一直密切关注,并向策划总监王振宇先生提出详细建议。《洛阳日报》刊登的“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王志纲工作室: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的系列报道,我每期都认真研读,并有幸阅读了策划方案全文。
记者:您对这一战略策划方案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赵跟喜:这个战略策划切合洛阳的现实,提出的发展蓝图不但综合考虑到洛阳的历史文化优势、山水优势、牡丹优势,更难得的是,策划者还深入借鉴了罗马、雅典等国际旅游名城和杭州、成都等名城的成功经验,结合洛阳现实和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着意营造一个有巨大潜力、有广阔前景的市场,令人豁然开朗。
记者:是啊,一个城市要实现战略转型,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考虑到大势所向和市场走向。
赵跟喜:我在各地讲课时,都称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市委、市政府的英明之举。先说国家政策方面,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将大大加快,“中原城市群”呼之欲出,“中部崛起”将有力助推全国经济大局的整体转型;再看旅游市场趋势,全球休闲经济正方兴未艾,国内古都文化复兴是大势所趋。“千年帝都”洛阳,已经错过了很多发展良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洛阳已经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天时”,迈上城市发展的“快车道”!
2 最大意义就是克服了洛阳人的“惰性思维”
记者:有了“天时”是好事,“地利”也不可或缺。
赵跟喜:洛阳最不缺的就是“地利”。作为中华文明的原点,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洛阳的“无形资产”尤为丰富。但是,正是由于历史文化资源太多,反而让洛阳人无所适从。外地没有文化资源,连“西门庆出生地”都争得头破血流;我们洛阳人却“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把资源当成了包袱,捧着金碗要饭吃,可资称道的大手笔不多,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和国内其他学者交流时,常常感叹,洛阳人需要学会从“巨人”肩头走下来,把历史文化资源变成走进新时代的动力,扎扎实实做点事,这样,才对得起我们尊崇的祖宗,对得起“洛阳”这个高贵的名字。
前段时间,天使投资人、知名微博博主薛蛮子先生第一次来洛,感叹:“洛阳,是中国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不敢到洛阳,是怕自己的人文之梦破碎。”我曾问他:“如果西安、洛阳,两地投资二选一,您会选择哪里?”薛蛮子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西安!”我没有解释,只是带他到洛阳各地考察了一圈,让他自己了解洛阳,他的看法很快转变,并决定投资两个洛阳历史文化项目。
记者:“人和”呢?
赵跟喜:看着“千年帝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长期蒙尘,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咱洛阳人心急,洛阳文化人心里更急。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构想,上应“天时”,中拥“地利”,下合民心,相信能得到绝大多数市民的衷心拥护和热情参与。
记者:您认为这一战略策划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赵跟喜:就是克服了洛阳人传统的坐拥优势说多做少的“惰性思维”。
3 打造洛河“不夜河”,需要“画龙点睛”
记者:让我们回到王志纲工作室的策划方案,谈谈策划的细节。
赵跟喜:应该说,王志纲工作室出手不凡,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心,也就是市区,精心策划了“洛河—天街—伊河”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重点突出,目光长远。
记者:先说洛河?
赵跟喜:战略策划中,水上夜游、水岸呼应,以洛河贯穿上阳文化园、东周商旅城、丝路风情区和明清古城区的思路,堪称面面俱到、重点突出。我想说的是,洛河文化体验带的文化韵味儿仍不够浓,我们需要“画龙点睛”的大手笔,把洛河打造成一条“不夜河”、“文化长廊”。
记者:点睛之笔,重要性不言而喻。请详言之!
赵跟喜:隋唐时期,在今牡丹桥以西、南昌路以东,也就是隋代西苑内(武则天时代叫神都苑)有一个阔大的水面,隋叫积翠池,唐叫凝碧池,现在的东下池、西下池都因此而得名。这个水面由于年代久远,逐渐干涸,形成了今天的洛河。唐代时,在凝碧池北岸有个大石舫,并且有蜿蜒长廊与殿宇相连,是皇家游玩之地,也是一处高端文化活动场所。我希望能在上阳宫以东的某处恢复石舫,水下一层,水上两层,“野渡无人舟自横”,体现含蓄温婉、低调奢华的中国文化特色。
记者:北京颐和园、中南海和南京总统府旧址,均保留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石舫。关键是:石舫,将来怎么使用?
赵跟喜:高端文化论坛!我们可以邀请中国乃至各个学术领域最顶尖的专家现身石舫,到洛阳讲授河洛文化、国学、佛学等等。洛河石舫,要打造成中国高端学术殿堂,不但影响一代代洛阳学子,增强洛阳城的文化底蕴,还能引领国内学术潮流。
记者:美丽石舫易建,一流专家难请啊。
赵跟喜:不难。一来,洛阳学术界和国内外学术界联系非常密切,也不缺少国内一流的专家;二来,洛河石舫对专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如果您是国内一流专家,邀请您到“千年帝都”洛阳,到诞生美丽洛神的灵秀洛河,登上古色古香的水中石舫,向着人杰地灵的河洛民众,对着千年奔流不息的洛河水,讲解您的学术成果,请问您会拒绝吗?
4 遗珠之憾:洛神、邙山帝王陵,期盼“青睐的眼神”
记者:如果王志纲先生此刻站在您面前,您想对他说些什么?
赵跟喜:洛阳人心中有个情结,就是希望恢复帝都风采。我希望当面对王志纲先生、王振宇先生以及所有参与策划的人,感激地说一声:你们帮助洛阳人一圆“东方神都之梦”,谢谢你们,辛苦了!
毋庸讳言,这个方案也有遗珠之憾,比如洛神、邙山帝王陵,都是洛阳最精华的文化符号,在方案中没有完全凸显出来。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突出洛神的形象?
赵跟喜:“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才高八斗”的才子曹植,让洛神成为千百年来“东方美神”最完美、最高洁的艺术象征。我希望在洛河之中,竖立一尊高达百米的洛神塑像,让这位“洛阳保护神”成为新地标,看着河洛子民怎样一步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记者:邙山帝王陵呢?
赵跟喜:洛阳北邙山“起自河口,西逾平阴,连绵百里”,有中国最大的地下碑林。尤其是帝陵相连,埋葬着24位帝王,至今我们没有很好利用。我希望洛阳学习北京十三陵、西安乾陵的成功经验,利用邙山帝王陵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打造一条自驾游或团队游的旅游线路,让邙山帝王陵成为国内外游客可观光、可体验、可遐想的新型旅游胜地。
记者:赵老师,您想对市民说点什么?
赵跟喜:我们拥有一座历史文化宝库,不能把财富当包袱裹足不前。希望洛阳人发扬海纳百川的博大襟怀,认真研读王志纲工作室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策划方案,汲取精华,集思广益,为实现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目标尽心尽力。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这颗“世界东方明珠”一定会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