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8版:洛阳·面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姑姑,现在是我守护您的时候了”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姑姑为养育侄女至今未嫁,含辛茹苦将侄女送入大学。一场意外致姑姑成植物人,90后侄女弃学不离左右贴身照顾,她说——
“姑姑,现在是我守护您的时候了”
□记者 冯莹雅 实习生 王婷/文 见习记者 赵俊善 记者 杜武/图
  利利正准备给姑姑喂饭。
  照顾姑姑利利(中)已经十分娴熟。
  利利做豆浆给姑姑增加营养。
  核心提示

  深秋的阳光照在49岁退休女工荣桂萍的床上,房间简陋却温暖。荣桂萍鼻插吸管,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她陷入昏迷已经一百多天了。2011年5月7日的一场车祸,让荣桂萍成为植物人。就在她入院的当天晚上,在郑州上大学的侄女荣利利闻讯回来,从此日夜不离照顾姑姑。

  1 为了她,姑姑至今未嫁

  荣利利说:“从小到大,姑姑待我比亲妈还亲,现在是姑姑最需要人的时候,她一天不醒来,我就一天不离开姑姑,我要等她醒来,等她和过去一样带我去青年宫转……”

  姑侄情深,邻里动容。荣桂萍的邻居刘女士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这么亲的姑侄,我们从没有见过……”18日下午,记者来到荣桂萍位于瀍河回族区启明东路的家里,细细询问后发现,姑侄情深的背后还有更动情的故事呢。

  “这丫头,懂事着呢,姑姑为了利利,至今没有嫁人,利利真没辜负她姑姑的养育之恩。”在荣家,刘女士指着荣利利向记者介绍。

  卧室里,一个个头高挑的姑娘正娴熟地照顾着卧床病人,白皙的脸上挂着笑容,一举一动显得格外成熟与端庄,她就是19岁的荣利利——郑州一所大学西医专业的大二学生。床上躺着的是和利利相依为命19年的姑姑荣桂萍,她退休前是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

  邻居刘女士说,当年荣家生活困难,就荣桂萍经济状况好一些,二十几岁她就帮着姐姐抚养孩子。后来她弟弟有了女儿利利,但孩子不到半岁她弟弟就离婚了,从那以后利利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荣桂萍的弟弟因各种原因无力抚养利利,于是将利利送给了荣桂萍,那一年,荣桂萍30岁。

  曹女士与荣桂萍是多年的同事,她告诉记者:“桂萍带着个孩子,怕拖累别人,也担心别人对利利不好,所以多次相亲都没有成功,后来她年龄越来越大,这事也就耽搁了。”

  2 姑姑待她,比亲妈还亲

  曹女士说,她们所在的工厂效益不好,荣桂萍一个月挣不了几个钱,为抚养利利,她一直省吃俭用,工装也是直到穿烂才肯换新的。在利利眼里,姑姑实在“太抠了”,她平时不怎么出门,偶尔带利利去一趟青年宫广场,吃一碗米线就非常满足了。

  如此困窘的生活,在利利的记忆中却是一幅幅幸福、温情的图画。利利说:“19年来,我跟姑姑同睡一张床,小时候我发烧,姑姑整宿不睡搂着我,给我喂药……从小到大,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是没妈的孩子。在学校里,同学们经常谈论自己的爸妈有多好,可是我从来不羡慕,因为我有姑姑!”

  利利说:“我知道姑姑希望我能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是她最大的心愿。她常说,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大学……”

  在姑姑的鼓励下,2010年9月,利利考上了郑州的一所大学,虽然学费很高,但姑姑还是特别高兴,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她,购置好生活用品,亲自把利利送到学校。为了省钱,姑姑没在郑州过夜,当天就返回了洛阳。利利后来才知道,姑姑舍不下她,一路哭着回的家。

  利利最后一次离开姑姑,是今年的清明节。那一天,姑姑亲手给她做了酱,还准备了不少其他生活用品,装了满满一包。利利没想到,这是姑姑最后一次为她准备行李,那个令人心碎的电话把一切都打乱了。

  3 姑姑,有我在,您就不会没有人管

  电话是姑姑的姐姐打来的,5月7日下午,她在电话里告诉利利姑姑出事了,而且相当严重。利利的心全乱了,她顾不上那场重要的考试,来不及向老师请假,立即买了回洛阳的火车票。当晚8时许,利利赶到了姑姑所在的医院。

  “刚到医院,我见不到在重症监护室里的姑姑,只能流着眼泪隔墙守望。”利利说,那一夜,她守候在监护室外,不断地祈祷:“姑姑快好起来,不要撇下我……” 姑姑没有“走”,她留下来陪利利,但姑姑太累了,她“睡着了”。医生说,如果没有奇迹发生,姑姑可能会一直“睡下去”——姑姑成了植物人。

  看着从重症监护室抬出来的、头和面部被绷带缠住的昏迷不醒的姑姑,利利泣不成声,才隔了一个月,她和姑姑已是咫尺天涯……

  当着记者的面,利利又开始“数落”姑姑:“过去您不是一直躺不住吗?现在怎么不愿意起来了?您不是一直想等我大学毕业了,要享享清福吗?这么多年您都等了,怎么现在不愿意等了……”话未说完,利利已是眼圈泛红,几乎要哭出声来。

  利利说,看着姑姑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她内心没有任何犹豫就作出了一个决定:19年来,姑姑一直精心呵护着她,现在,到了她守护姑姑的时候了。只要她在,姑姑就不会没有人管。

  翻身、排痰、喂食、擦身、清理大小便、每半小时拍一次背,不分白天黑夜,利利始终守候在姑姑身边……

  在荣桂萍的房间里,记者看到利利的小床就摆在姑姑的床旁边。记者还无意中看到一本密密麻麻写满数字的本子,上面是利利陪护姑姑的记录:几点几分拍左背,几点几分拍右背,给姑姑喂了多少毫升流食等,本子上记录的时间精确到分。“这样的本子已有4本了,我是怕遗漏或者弄错才记下的。”利利说。

  照顾植物人,即使专业护工都望而生畏,但邻居们说,利利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曹女士不仅是荣桂萍的同事,也是利利的干妈,有空会来看看他们姑侄俩。她说哪怕是炎热的夏季,利利也没让长期卧床的姑姑长过一次褥疮,姑姑的指甲利利都修得非常干净。

  利利说,有一次她发烧,全身酸软,但夜里还得起来护理姑姑,她想起小时候自己发烧时姑姑搂着她的场景,不禁失声痛哭。不知道在多少个梦里,利利又回到了自己的大学校园,毕竟那是她和姑姑共同的梦想。但梦到最多的,还是有一天她醒来,看到姑姑已经醒了,正眨着眼睛看她呢……

  ■记者手记

  “以德报德”,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去做,又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呢?刚从荣家邻居刘女士那里听到荣利利的故事时,记者还不敢相信——一个19岁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放弃学业不离不弃地照顾已成植物人的姑姑?

  可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被这位90后女孩深深打动了。打动记者的不仅是姑侄之间深厚的感情,还有利利面对困难的乐观心态。从利利那里,记者很少听到她抱怨什么,但邻居们偷偷告诉记者:利利很难,她姑姑看病花了13万多元,荣桂萍没有什么积蓄,这些钱都是东拼西凑的。万一姑姑再发病住院,真不知道小利利该怎么办?

  虽然有许多困难,但面对记者,利利始终没有多说什么,她一心考虑的只是怎样把姑姑护理得更贴心、更专业。尽管没有征求利利的意见,但记者还是想呼吁一下:如果您想为她们姑侄俩做些什么,就和我们联系吧,让普通人身上这种“以德报德”的真情温暖你我,温暖我们这座城市。联系电话:13403792256 66778866。

  (刘女士获线索奖100元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