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恩 |
|
核心提示
专家简介:李国恩,洛阳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多次参加国际、国家及省级城市规划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1987年,他主持编制的《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荣获原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他的规划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个人曾荣获全国城市规划先进工作者。
1 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我盼了24年
记者:李老师,您好!城市建设圈内人士都在说: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最高兴的洛阳人肯定是李国恩,因为他已经为之盼了24年了!
李国恩:是的,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出炉,我特别激动,一遍遍地研读方案,希望能为方案下一步的贯彻实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记者:圈内专家称赞,洛阳启动名城战略,您功不可没。早在1987年,您主持编制的《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预留了很多可供开发的地域空间!
李国恩:编制《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出于使命感,我感觉应该为洛阳留下完整的历史记忆。我也没想到,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整整盼了24年。当时我认识到:洛阳要吸取洛河北岸隋唐洛阳城的宫城、皇城被现代城市所挤占的教训,不可再把隋唐城洛河南岸里坊区(也就是现在的22平方公里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当作城市建设用地。多年来,市规划局和市文物局共同努力,把这一区域给保留了下来!
记者:您也许不知道,王志纲工作室的专家在进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核心区的策划前,沿着洛河一路苦苦寻觅适合“帝都大观”的建设用地。当他们走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时,感到眼前一亮!
李国恩:他们来洛阳调研前,我就已经判定:如果他们选择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核心区域,非隋唐城里坊区莫属,这块地,24年前洛阳人就为他们留好了,就等有识之士前来大做文章!
记者:新区寸土寸金,保留22平方公里的空地,其难度可想而知。当年,您咋知道洛阳将来可能进行古都保护的项目建设?
李国恩:当时我市正是工业建设的高峰期,我也不知道啥时能进行古都保护项目开发。但我知道:城市就像一本书,不能缺页,不能断章,否则将失去可读性。一个城市,尤其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定要留下自己的记忆,尤其是历史遗址的实体记忆。
除此之外,24年来,我们规划工作者历经波折,还保留了“隋唐宫城核心区遗址展示区”(明堂、天堂所在区域)、老城历史街区保护区和涧西区工业遗产街区……
2 城市形象定位,非常“形象”
记者:让我们回到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您感觉这个方案对路吗?
李国恩:客观地说,王志纲不愧是城市发展策划的大师,这一方案分析比较深刻,问题找得较准,在许多方面有实施的可行性,尤其是该工作室能高位思考,方案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作为旅游策划专业团队,该策划有利于洛阳融入国际休闲文化浪潮和国内古都旅游热潮中,尤其借助了“中部崛起”的东风,蓄势待发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未来可期、前程无量!
记者:这个战略策划,您最赞赏哪一点?
李国恩:“中国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王志纲工作室为洛阳制定的形象定位,非常“形象”。洛阳在中国大中城市的形象,其实就像“百花之王”牡丹,以雍容华贵的姿态傲立百花丛中。“国色天香”,指的绝不仅仅是牡丹,而是洛阳的城市品位、文化底蕴。
该方案把洛阳城市战略定位为“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也特别好,洛阳的文化影响当然是“世界级”的。来洛阳就要看古都文化,这是休闲旅游的最高境界。洛阳要达到这一高要求,必须融入世界旅游潮流中,引领中国古都旅游的大潮。
记者:引领中国古都旅游大潮?难度可不小。
李国恩:跳出洛阳看洛阳,跳出中国看洛阳,如果站在“四大文明古国”的高度,我们能清晰地发现:洛阳才是真正的世界名都。以其都城历史之悠久、文化成果之丰厚来看,说洛阳是中国古都文化独一无二的代表,理直气壮、理所应当!
3 复建隋唐城中轴线,全中国只有咱洛阳能做到
记者:根据王志纲工作室的战略策划方案,“一核·一轴·两带”,一轴就是皇家风情体验轴,也就是天街,已经呼之欲出。您认为天街有没有可能承担起“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轴线的重任?
李国恩:让我们跳出洛阳,站在中国的大环境来看,有着天街的洛阳城,将成为中国古都中,除了北京保留的明清都城中轴线以外唯一有资格建设古都中轴线的城市。
记者:这是为何?
李国恩:首先是老祖宗给洛阳留下了隋唐城,城中原本就有这么一条中轴线。1987年编制《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确定了“三条中轴线”保护规划:城市历史中轴线(洛河)、现代文明中轴线(从烈士陵园、王城广场向南,到西工体育场和现在的龙门高铁站)和历史文化景观中轴线(隋唐城中轴线,也就是规划中的天街)。隋唐城中轴线,北起上清宫,经龙光门、玄武门、明堂、天堂,再到应天门、定鼎门,向南直到龙门石窟。洛阳通过城市规划,对隋唐城中轴线的用地和建设进行控制,经过长达24年的控制,这条中轴线至今清晰可见。
而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周秦汉唐的中轴线都没有保留下来,被城市永久性建设压占,已经没有复建的可能。由此可见,隋唐时期城市的中轴线,整个中国只有洛阳一座城市可以复建,套用王志纲工作室的口头禅,就是具备“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
4 原址原貌复建隋唐城中轴线,是“盛世文治”的文化延续
记者:复建隋唐城中轴线,洛阳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利好。您认为,我们怎样建设天街,才能让其重现皇家风情、体现洛阳文化底蕴?
李国恩:有些专家提出,全部复建隋唐洛阳城宫城,愿望虽好,实施难度太大。我认为,重要的是把这条中轴线的几个关键点,即复建玄武门、龙光门、天堂、明堂、应天门、端门、天津桥、天枢等重要建筑,按原址原貌复建起来,隋唐皇家风情便可一览无余。能做到这一点,在全国古都复建中,已经算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记者:为何强调原址原貌复建?
李国恩:只有原址复建,才能展示文物价值的原真性;如果易地复建,就会破坏原有的城市格局并失去其原本的文化内涵。如果地下有建筑遗存,一定要进行保护性展示,让复建的古建筑给人以历史纵深感,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原貌复建,也很重要,唐代官方建筑讲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拱宏大”,建筑的屋顶、墙体是灰色,柱子和斗拱等部位是赭红色,不可按明清宫殿建筑风格复建,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原貌复建了。
记者:有一种舆论认为:复建古建筑是建设“假文物”,没有什么价值。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李国恩:“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耳熟能详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告诉我们,早在北宋时期,修建、复建古建筑,不仅不是“假文物”,而是盛世的“文治盛举”。
希腊、罗马的古建筑,大多是石头垒砌,当然可以越千年而留存;中国的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即使不经历战争、火灾等磨难,也容易因自然风化而腐朽,难以留存至今。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古以来,复建、修建古建筑的行动,史书、典籍中屡见不鲜,历来都是风雅之举,备受文人墨客的赞赏称道。
记者:您说复建古建筑,是风雅之举?
李国恩:对。我认为,复建古建筑,是先物质、后精神、再物质的良性循环。复建古建筑,中国历史上每个开明皇帝都很重视,是风雅之举,是历朝历代展示文治武功、延续文化传统的重要举措。复建古建筑,本身具备历史原真性、建筑艺术性,在烘托名城氛围、展示古都风情的同时,也是休闲旅游的一大卖点,可以给未来的洛阳城带来如潮的游客,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5 城市色彩,需要整体考虑
记者: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从策划方案到规划实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严谨思考。希望您能对未来的名城规划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李国恩:我想提个建议,整体考虑未来城市的建筑色彩。
记者:未来城市的建筑色彩,相信您已考虑清楚了。
李国恩:王志纲工作室制定的这一战略策划明确提出“确立古都色调”,强调“城市色彩效果应体现国色天香洛阳城”,这一策划思路是正确的。在这里我想稍作调整:未来名城建筑的基本色彩,应该是灰色、土黄色和赭红色。从汉魏到隋唐,洛阳城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采用灰砖、灰瓦,灰色是洛阳城建筑的基本色调,显得厚重、沉稳;土黄色,是洛阳城土地、沟壑的基本色调,洛阳民间的窑洞、土墙,都保持土黄色,和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赭红色,则是灰色、土黄色等基本色调之外的点缀色,也是汉魏至隋唐建筑中最常见的点缀色,赭红色,被赋予庄重、高贵、典雅的含义。如果我们能实现这三种颜色的协调统一,就能构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古都主色调,成为“原汁原味的洛阳颜色”。
记者:假设我是游客,到了洛阳这座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能看到什么?
李国恩:“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如果我们把中国的都城文化比做一棵大树,游客到了北京,能看到这棵大树的枝叶;到了西安,能看到大树的树干;到了洛阳,不仅枝叶、树干一应俱全,你还能看到大树的树根。
我想,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策划方案出炉后,未来的规划、实施,都应该紧紧围绕“根文化”、“古都文化”的目标,让国内外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