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保险在线共接到读者电话21个,其中,咨询类7件,反映问题14件,涉及保险公司7家。在接听、处理读者电话过程中,我们感到很多时候就是沟通的问题,常常是一句话的事,却弄得投保人和保险人都很“委屈”。
一方称“被忽悠”一方说“有录音”
在接听读者反映的保险问题时,听到最多的词是“被忽悠”,并且多是到银行办理业务时“被保险”了,上周此类投诉占到85%,而且数额较大,14件投诉中有10件超过1万元。
西工区的张女士1个月前到银行办理业务,“被忽悠参加了送保单银行理财计划”,本月急着用钱时,却被告知2万元是保费,如果现在取钱,将损失1000多元,张女士感觉被骗了。但保险公司接受采访时,调出了当时对张女士的回访电话,在双方通话中,能清晰地听到张女士肯定的回答,她“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保险”。
读者李先生的1.5万元、薛先生的1万元也是这种情况。
就事实来讲,合同一经双方签字,就要产生法律效应,这对双方都有约束,而鉴于保险的特殊性,监管部门还专门对许多种类的保险设置了10日犹豫期,要求保险公司在此期间电话回访投保人,并且要就保险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二次确认。这个电话是进行了录音的。如果投保人不同意保险合同的内容,可及时申请撤销合同。除了收取10元成本费外,保费全额退还。
“我的情况他们咋了解得恁清楚”
牛先生才真正是被忽悠了一把。
据他介绍,9月6日,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您是不是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保险,今天下午到凯旋路×大厦领取1600元补贴”。牛先生还真是买了×公司的保险,于是,按时来到×大厦,结果发现进入了另一家保险公司的“领地”,业务员热情地推销起自己公司的产品。牛先生很是诧异,后来才弄明白是×保险公司业务员跳槽时,“顺便把牛先生的个人资料也捎过来了”。
一位法律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业务员的上述行为轻了说是职业道德问题,往重里分析,就涉嫌违法。
另外,读者柏先生询问,哪个部门办理保险资格证报考。市保险业协会的唐亚光答复说,目前,我市暂时不接受社会个人报名,建议希望考取保险资格证的读者通过各保险公司报名,相关流程各保险公司有专人负责。
对于洛龙区张女士一两岁儿子没有报户口能不能买保险的问题,唐亚光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报上户口后再购买合适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