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交会对接为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对接目标飞行器为天宫一号,追踪飞行器为神州八号飞船。 对接段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在15分钟之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最终实现两飞行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
|
□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 (记者
张建松)
核心提示
118个传感器、5个控制器、上千个齿轮轴承、18个电机和电磁拖动机构、数以万计的零件和紧固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两台银灰色圆柱状的精密复杂仪器,就是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一模一样的试验鉴定件。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之际,记者来到对接机构的研制单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探访这两个航天器如何进行“太空之吻”。
1 对接结构在地面试验1101次
在太空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组合航天器”的对接技术,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世界载人航天领域使用的对接机构有两大类:一类是美国航天飞机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另一类是俄罗斯和欧空局ATV飞船上的“锥—杆”式对接机构。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对接机构采用了导向板内翻式的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对接机构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安装在周边,中间留了直径800毫米的人孔通道,宇航员和货物就从这个通道进行输送。”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交会对接大型地面试验系统原负责人陶建中介绍说。
陶建中说,对接机构在我国是一项全新技术,许多问题都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技术难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如何保证两个飞行器相撞时“不撞坏、不弹开”,软硬适度;二是如何保证很多相互矛盾的动作(如推—拉、合—分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度;三是许多复杂的产品要协调安装于周边,中间留出人孔通道,如何实现系统集成;四是如何在地面充分试验、模拟天上微重力情况下的对接分离过程。
针对对接机构的技术难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的研制队伍进行了长达16年的科技攻关,在仿真先行、高可靠的设计技术、集成技术和地面模拟等关键技术上,一一取得了突破,目前已成功申报20多项专利技术。而对接机构在“上天”之前,已在地面实验场地进行了1101次对接试验和647次分离试验。
2 对接分为8个步骤用时约10分钟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的交会和对接是两个不同过程。
陶建中介绍说,当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进行顺利交会时,两个飞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态、偏差等11个参数满足对接的初始条件后,飞行器就将停止控制,让它们根据惯性进行碰撞,整个对接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
对接过程分为8个步骤:
第一步是“相撞”。在惯性作用下,8吨重的神舟八号与8.6吨重的天宫一号以每秒0.2米左右的速度进行相撞,当神舟八号上的主动对接机构碰撞上天宫一号上的被动对接机构时,对接过程正式开始。
第二步是“捕获”。当神舟八号主动对接机构上的对接环,接到失衡传感器发出对接指令信号后,6根滚珠丝杆就会向外推出200多毫米,对接环上安装的3对捕获锁,撞到天宫一号被动对接机构相对应的卡板器,就会被牢牢卡住。
第三步是“缓冲”。神舟八号对接环受到撞击后,将会通过一套传动机构,联向对接机构上的摩擦自动器和电磁阻尼器,分别吸收纵向和横向的撞击能量,进行缓冲。碰撞、捕获、缓冲三个步骤共需要大约60秒钟。
第四步是“校正”。当神舟八号成功捕获天宫一号并实施缓冲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继续往外推至300毫米,同时对两个航天器的姿态、位置和偏差等进行强行校准,校准时间约需80秒钟。
第五步是“拉近”。校准后,神舟八号对接环的6根滚珠丝杆缓缓收缩,将两个飞行器“拉近”,这一过程约需240秒钟。
第六步是“拉紧”。在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面上,分别安装有6组共12把对接锁,每把对接锁的拉力为3吨。当两个飞行器被拉近后,两个对接面的12把对接锁就会一一相扣。
第七步是“密封”。两个飞行器拉紧后,对接机构上的驱动电机将带动钢丝绳系统,将两个连接器面上的密封圈压缩,保持密封。
第八步是“刚性连接”。通过对接锁使两个连接器贴合,实现“刚性连接”,将两个航天器组合成一体。拉紧、密封和刚性连接共需220秒钟。
3 对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
据陶建中介绍,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后,将通过制动控制系统,接通两个航天器的电气液路通道,进行信息和能源并网。连接后的“组合航天器”由天宫一号控制,神舟八号处于停靠状态,但如果出现故障,神舟八号则可以立即进行“替补”。
在联合飞行任务结束后,或在紧急状态下,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安全分离也至关重要。根据程序设计,对接锁可自动分离,一旦出现故障,也可手动分离,将两个对接机构掰开;此外,还可以采用火工品将对接机构炸开,实行强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