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3版:教育周刊·校内外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好教师未必无微不至
激发兴趣 强化英语学习效果
“轮滑酷少”王嘉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观察哨
好教师未必无微不至
□ 记者 杨寒冰
  有人说,一辈子能遇上几个好教师是福气,因为好教师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用特有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弥补不足,趋于完善。

  有的好教师能够与学生心灵相通,让学生感到精神愉悦;有的对学生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学生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师生相处得好是好事,然而,师生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毕业后,离开好教师去面对另一个性格截然相反的教师时,他们往往不能适应。

  离开好教师成绩跟着降

  李全武是市实验中学的一名班主任,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小高(化名)去年高考考得不太理想,招生结束后,小高给他发来短信:“如果班主任还是你,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了。”

  小高为什么会发这样的短信?李全武说,小高是一个聪明、有悟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错,但做事没有耐性,学习缺乏自主性。

  李全武是小高上初中时的班主任,他认为小高很有潜力,如果不鼓励他把潜能挖掘出来实在可惜,于是,李全武常常想办法刺激小高,让他对学习抱有兴趣。

  初三那年,学校有几个报考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名额。李全武认为小高个性突出、机智灵活,成绩也不错,于是给他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小高知道此事后非常激动,发奋学习了一段时间,进步很大。令人遗憾的是,他没能被少年班录取,一度变得很颓废。李全武又想出别的办法鼓励他,让小高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就这样,李老师不停想办法,不断换手段。初三那年,小高的学习状态保持得不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洛一高。

  高分考入洛一高的小高,高考成绩并不拔尖,他特别怀念初中的班主任李老师,于是,给他发了一条那样的短信。

  其实,像小高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之前步步跟进的教师分开后,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学生因为生活或感情上过于依赖以前的教师,见到新教师后横竖不习惯。

  学会适应环境更重要

  李全武是一位善于反思的班主任,经过小高这件事之后,他将教育学生的重点变成了教他们学会适应环境、适应不同的教师。

  吴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初一,回家后,常常念叨小学时的班主任好,不喜欢现在的班主任。孩子很感性,不喜欢教师当然不会认真学习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吴女士对此很头疼。

  市实验中学政教处主任孙红涛说,分班的时候,家长总想让孩子分到好教师的班里,家长眼中的好教师“课教得好,性格好,对学生好”。学生与教师相处融洽,考入高中后,势必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于是开始怀念初中生活,怀念好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怀旧是因为不适应新校园、新教师和新同学。

  孙红涛建议,教师、家长都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学生学会适应环境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教师的关怀应该分级

  教育专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应该分级进行。

  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李艳丽认为,小学的新生入学,班主任应该带着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告诉学生教室在哪儿,办公室在哪儿,厕所在哪儿,还可以带着学生去认识学哥、学姐,目的是减少学生对校园的陌生感,使其尽快适应校园生活。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班主任是他们入学后第一个认识的人,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是班主任必须要做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主任不应该再这样无微不至了,该放手的要放手。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到了初中阶段,教师则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在寻找学习方法的道路上,教师是学生的同路人而不是拐杖。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其实,教育学生也应因“年级”施教,从牵手走,到并肩走,再到让学生自己走,这个过程,教师应心中有数。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