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1版:国内·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收钱不培训 退款称违约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2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收钱不培训 退款称违约
“求职培训机构”“五步连环套”诱骗大学生
  绘图 玉明 吴芳
  □新华社记者 俞菀 陆文军 罗争光

  核心提示

  因为“就业焦虑”,大学生把“吃饭钱”都投给“求职训练专业机构”,却掉入“收钱不给培训,退款说你违约”的陷阱。近期,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接连发生大学生与“求职培训机构”发生纠纷的事件。面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频频上当,上海大学副校长无奈之下向媒体求援,希望揭露这些机构精心布下的“忽悠阵”。为此,新华社记者追踪调查。

  “忽悠阵”

  设下“五步连环套”

  近期,一些上海大学生被一家打着“转折号”教育品牌旗号的培训机构“忽悠”,交了高额学费,却得不到对方承诺的培训,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被“吸干”了。

  当事人上海大学学生小林说,10月16日,她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声称自己被选中参加一项名为“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培训计划。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来到位于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的培训机构所在地。

  小林说,她被带到小隔间与“课程顾问”董某聊天,董某对大学生活的了解,令小林逐渐放下戒心。“他像哥哥一样,说我在职业规划上有些缺陷,劝我选择一个求职培训‘套餐’,并签署了协议书,从下午一直谈到晚上10点多。”小林说。

  为了提升择业能力,小林购买了培训“套餐”。“先要交1999元(协议总价3299元)的训练费,但当时我没带那么多钱。他们不但刷光我卡里的1300元,还专门派人跟我回学校收走余款。”小林说。

  蹊跷的是,交费几周后,小林再给那个“像哥哥一样”的员工打电话,对方却不“热情”了,而且她购买的“培训课程”也没了踪影。

  感觉被骗,小林要求退款。该公司就拿出双方签署的《就业实训服务协议书》,告知退款需扣除原本减免的手续费,包括“建档费”500元、“测评费”300元等,并缴纳协议总价30%的违约金。小林说:“这意味着即使我拿到退款,也已所剩无几。”

  在追踪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几十名有像小林一样遭遇的上海大学生,涉及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这些大学生“晕晕乎乎”购买的培训“套餐”少则千元,多则近万元,有的大学生为此借债。

  上当大学生小仇说:“交了两千元,居然就上了一次课,还是在一个公园里进行所谓拓展训练。之后就是不断找我去谈心,要求再交‘套餐升级费’,简直太坑人了。”

  记者调查发现,“求职培训机构”欺骗大学生主要采用“五步连环套”:第一步通过街头调查或通过高校团委、学生会的安排到校内“宣讲”,获得学生个人信息;第二步以“幸运地被选中”等理由单独约见学生,通过谈心等方法博得对方信任;第三步是“轮番轰炸”给学生“洗脑”,顺势要求学生选择各种“套餐”;第四步是让学生签订“协议”,乖乖交钱;第五步通过“协议圈套”让学生掉入“花钱无培训,退款没有门”的陷阱。

  真面目

  揭穿“求职培训”骗局

  针对大学生的投诉,记者找到转折号(中国)教育机构营销总监盛永兵。他表示,该机构总部设在南京,主营教育培训、出国留学咨询等业务。在上海与大学生发生纠纷的上海感叹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其加盟机构,由于存在管理瑕疵、员工素质不高和服务不到位等情况,导致与大学生产生“误会”。

  真的只是“误会”?

  记者发现,这家叫“转折号”的就业培训机构体系非常复杂。2009年,一个叫黄峰的人在南京注册一系列公司,品牌包括“转折号”、“感叹号”、“波浪号”等,业务涉及大学生求职培训、公务员招考培训等,并在外地收钱发展加盟机构。

  上海“感叹号”公司就是南京“感叹号”公司的加盟机构。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结构,让想维权的学生一头雾水,到底该找谁“讨公道”都弄不清。

  记者拿到这家公司提供的协议书,发现其中“精心设套”。该协议书文本写道:“甲方(指培训机构)提供的能力培训和考证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由甲方规定,甲方有权对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本协议生效后,课程培训开始前,乙方(指大学生)要求解除协议的,甲方可以要求乙方承担违约金,并扣除手续费(建档费、检测费)后退款。”

  对此,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刘巍嵩指出,该培训机构与学生之间的合同关系问题很多:协议书作为合同须依法约定履行期限、培训内容等,但这份协议书里没有;收款凭证必须是发票,这家机构给学生出具的只是收据,“出纳”和“经办”处竟随便写个英文名字或姓氏,存在偷税嫌疑。

  最重要的是,在我国开办教育培训机构需经教育主管部门许可,并获得专业执照,而这类机构并不具备相关主体资质。“说白了就是无证经营,主管部门可以查处。”有关专家说。

  据悉,目前相关大学和当事学生正征询律师意见,准备集体维权。

  记者从上海市工商部门证实,上海“感叹号”公司于今年5月期间因超范围经营和虚假宣传已被立案查处。另一家准备“故伎重演”的上海转折号文化咨询有限公司目前正处于核名阶段,上海地方工商部门已对其设置监控措施,发布警示标志。

  就业难 “就业焦虑”引发思考

  “求职培训机构”骗人手段并不高,却能让大学生屡屡“上钩”,令人深思。

  记者采访发现,“上钩”大学生多来自中低收入甚至贫困家庭,而且新生居多,按理其主要压力应是学习,而非就业,但他们常怀有强烈的“就业焦虑”。

  上当学生小施来自云南,她坦言:“对我来说上大学就是为找好工作,帮家里翻身,但怕没有关系也没有机会。培训公司说会帮我系统规划职业生涯,考取职业‘能力证书’,并推荐我到‘500强’企业实习或就业,因此我就迷迷糊糊交了钱。”

  “这一问题暴露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就业焦虑’情绪。”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校长张巨浪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突出,加之高校就业教育乏力,难以帮助学生完成从“象牙塔”到“职场”的转变,客观上加剧了学生的“就业焦虑”。

  寻求就业指导时不求助学校的“乱投医”现象,也说明一些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服务的认知度、信任度不高。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家仪说,目前高校把学生就业工作看得很重,但不少学生不相信靠学校能找到好工作,宁愿自己“找路子”,难免“误入歧途”,这种现象应引起高校和教育部门的反思。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骗钱的“求职培训公司”竟能公然进大学“宣讲”,也凸显了高校内部管理漏洞。“这次事件给我们很大的教训,完善学校管理刻不容缓。”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

  相关链接

  大学生求职谨防“就业培训”传销

  □据 新华网   

  在高校毕业生求职之际,社会上各种打着“先培训后就业”等幌子的招聘欺诈和传销行为也开始多了起来。吉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提醒大学生求职者,要谨防以“就业培训”为名义的传销行为。

  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崔立夫表示,在一些地方,传销组织利用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急于找工作的心态,以“就业培训”、“高薪招聘”和“创业致富”等幌子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他提醒高校和大学生求职者,加强对用人单位用人资质的辨别,要通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和中介机构参加培训,避免落入传销组织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