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源于中国古代教育论著《学记》,即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并接受老师的教育。
市第五十五中学六(3)班班主任张花蓉就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老师,是学生眼中“亲亲”的班主任。
寻找共同话题
“因为年龄、阅历等方面差异,老师先要‘蹲下身’去了解学生们的世界。”张花蓉说,要想和学生亲密无间,必须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心里想什么、当下流行什么。为此,她可没少下工夫,常常和学生们共读一本书,同听一首歌,不管从《猫武士》、《可怕的科学》聊到周杰伦、杰克逊,还是从超女、快男聊到韩寒、郭敬明,每次学生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叹:“张老师怎么什么都知道呀,太有才了!”
学会倾听,也是和学生亲近的有效方法。张花蓉说,要给学生一个倾诉的机会,老师就要保持微笑,静静地当一名听众,这是一种心的交流,其实也是在告诉学生:我很愿意听,很在意你。同时,要注意观察和体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随时给予疏导,这样自然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换位体验相互理解
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往往会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膜。
“想要了解学生,就要先做学生。”张花蓉说,她在班里组织了“一天角色互换”活动,即老师当一天“学生”,在教室里上七节课,学生则当一天“班主任”,负责班里的大事小情。一天下来,老师腰酸背痛,头昏脑胀,“下课一拖堂,还没等站起来就要坐下准备下一节课了”。学生则眉头紧锁:“什么事都要管,太累不说,也太操心了!”
张花蓉体验了学生的辛苦后,她在安排教学活动时也就更加用心,尽量不占用课余时间,下课铃一响绝不拖堂。学生经过体验后,学习变得自觉了,老师感觉轻松了许多。
此外,她经常组织一些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如“心态决定一切”主题班会,“写写我的心里话”主题班会,及时疏导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男生和女生谁更优秀?”、“老实人吃亏吗?”等小型辩论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与人合作、分享、沟通的快乐。
善于发现闪光点
要想亲近学生,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发掘他们的潜力。
张花蓉说,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班里的“小书迷”、“班级小作家”、“朗读小明星”、“体育健将”、“纪律之星”、“小谋士”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通过鼓励、期待和信任,学生自然会努力做得更好。
“亲密无间的关系是一种情,一种感动。”张花蓉说,去年学校举办秋季运动会时,她患病在家休养,学生们纷纷以短信、邮件的形式给以问候,她心里备感温暖。当她病愈走进教室时,发现黑板上有全班学生的签名,每一个签名的旁边是祝福语,那一刻她落下了幸福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