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心读者的陪伴下,《教育周刊》又走过了一年。2011,有哪些教育理念值得品味,哪些特色活动值得回顾,哪些风采人物值得学习,哪些热心网友值得感谢……
本期《教育周刊》为您一一盘点。
市十二中
校园电视台:架起沟通的桥梁
每周二13:00至13:40,市十二中的学生可通过教室内的电视收看《校园新闻》。
《校园新闻》由学校的广播电视台录制播出,内容有校长、老师、学生访谈,先进事迹报道,负面形象曝光,跟踪报道和热点讨论等。
学校成立校广播电视台的目的,是让它成为学校的舆论宣传阵地,成为学校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西工区实验小学
学生小导游 带你一起看洛阳
2011年1月1日,西工区实验小学的小导游们来到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落落大方地向游客们进行讲解。
“我做洛阳小导游”是该校特色活动之一,包括调查博物馆、编写导游词、小导游评选等一系列活动。
校长王红霞介绍,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感悟洛阳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增进学生对洛阳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口语交际等多种能力。
洛阳师范学院附中
让学生爱上说英语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5:35至6:20,洛阳师范学院附中的篮球场上都会有一朵朵美丽的“花”盛开。
盛开的是些什么“花”呢?一名洛阳师范学院外语系的大学生和七八名师范学院附中的初中生围在一起,开心、活泼地用英语对话。远远望去,那一个个由学生围成的圈儿,就像点缀在篮球场上的一朵朵“花”。
学英语需要有语言环境,校长李毅利用学校和洛阳师范学院的“特殊关系”(洛阳师范学院附中是洛阳师范学院的托管学校),从洛阳师范学院外语系为学生们请来英语“家教”,为学生营造说英语的氛围,效果很好。
瀍河回族区东新安街小学
粽香满校园
端午节前夕,瀍河回族区东新安街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大赛。当日,校园内一片热闹景象。
小小的包粽子比赛,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欢笑,它让孩子们在学习包粽子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西工区凯旋路小学
毕业文化节上的“节点”教育
人生的路是一节一节的,像竹子一样。那竹子的节点是“节外生枝”的地方。西工区凯旋路小学校长魏秀国认为,在学生小学毕业的时候,应该做好“节点”教育,为中学输送合格的学生。
7月1日,该校举办了毕业文化节,内容包括文艺演出、校长亲自发毕业证书、学生向老师献花、向家长致谢等。
小学6年是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6年。一场有意义的毕业文化节,不仅会成为人生珍贵的记忆,更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修整了一个漂亮、光滑、健康的“节点”。
西工区丹城路小学
为孩子埋下艺术的种子
西工区丹城路小学校长马全红认为,小学教育是“埋种子”式教育,只有帮助学生埋下了好的“种子”,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基于上述理念,马全红在学校师资力量并不雄厚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资源,让学生弹起了琵琶,感受艺术的魅力。
学生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为了减少他们的家庭开支。除了琵琶是学生自备外,场地、设备、老师等均由学校免费提供。
每周三次课,每次上课一个半小时。一学期下来,学生们从没有任何乐理知识,到能看着谱子弹唱20多首曲子,飞速进步让学生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性格也随之变得开朗。
涧西区湖北路小学
开学第一课 防暴知识进校园
9月1日上午,刚刚开学的湖北路小学警报大作,门卫紧急广播,校园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全校900多名师生共同上了一堂校园防暴安全演练课。
校长王丽娟介绍,校园安全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学校专门在开学第一天组织这次防暴安全演练,用“实战”告诉师生,遭遇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理,以强化师生的紧急避险意识,提高他们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
涧西区英语学校
校园练摊 培养财商和情商
课桌成了临时的“柜台”,整个校园则成了学生练摊的“市场”。铅笔、毛绒熊、变形金刚、剪纸、漫画书、饮料、装饰画,至还有在鱼缸里游得自由自在的金鱼,学生们从家里拿来的这些物品,把“柜台”占得满满当当,还被细心的“掌柜”分类码放,贴上了价签。
看着“顾客”和“掌柜”讨价还价,还真有点儿“商战”的味道。
涧西区英语学校校长姚彩莲表示,这是学校组织的校园贸易节,不光要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更重要的是想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实践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组织、应变、表达等各项能力。
市实验小学
让每个孩子在展示中获得自信
市实验小学二(3)班班主任王俊峰认为,能够在班里崭露头角的总是少数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会主动展示自己,也很少有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她想多为这些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
11月25日下午,王俊峰为班里的十几个孩子举办了一个书画展,活动主题定为“原来,我也行”(如图)。
活动的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一个家长为活动设计了门票。票价1元,所有人都得凭票入场,校长也不例外。门票所得全部捐给了福利院的孩子。
校长潘文武认为,凡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都应该让孩子通过体验来感受。
在准备这次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涉猎了有关文学、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在介绍作品时,他们需要大胆展示自己;在捐赠门票收入时,他们感受到了爱的伟大意义……
东升三小
枇杷树结“德育果”
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东升三小的学生们总会默默期盼一件事,不是爸爸妈妈的节日礼物,也不是学校放假的通知,而是采摘已经成熟的枇杷果。
每年枇杷树开花结果时,也是东升三小老师教育孩子们爱护花草的好时机。
每当枇杷树开花时,老师会告诉学生:“这是枇杷花,也叫‘文明花’。不能随意摘花。”等到枇杷树结果时,老师会告诉学生:“这是枇杷果,也叫‘德育果’。不能随意采摘果实,要等果子熟了,大家一起摘。”
东升三小的学生现在都知道并能做到:爱护花草,不随意采摘果实。
(记者 杨寒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