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元旦,老城区邙山镇苗北村村民杨昆收到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第十一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组委会给他发放了获奖证书,他创作的《国花照水》牡丹盆景在此次博览会上获得盆景大赛金奖。对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盆景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是对他多年努力最好的褒奖。
做盆景不为赚钱只为参展
拿着获奖证书,杨昆的脸上满是自豪和喜悦。他说,第十一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2011年9月底在许昌市召开,是国家园林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盛会。杨昆从300多名盆景艺术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唯一的金奖。
其实,这已经不是杨昆第一次获奖了。2007年,省林业厅授予他“中州盆景艺术家”的称号;2008年4月,在省花协、省插花艺术协会举办的迎奥运中国牡丹插花大赛中,杨昆创作的《千年帝都情》获一等奖。
杨昆说,别人做盆景是为了赚钱,他创作牡丹盆景目的只有一个——参展。几年来,他带着自己的牡丹盆景走南闯北,先后到广州、上海、北京、合肥等地参加花卉展览,宣传洛阳牡丹。
他说,他制作的牡丹盆景把牡丹和传统的山水盆景结合在了一起,不仅能让人欣赏到牡丹的天香国色,而且通过山水的组合,还能让人感受到牡丹高贵、坚贞的内在品格,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他将牡丹与盆景“撮合”在一起
祖籍嵩县车村镇的杨昆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就在家务农。这个地道的农民是怎样跟高雅的盆景结缘的?杨昆说,其实只有两个字:兴趣。
1986年,杨昆看到村里有人上山挖形状奇特的“小树”栽到盆里拿出去卖赚了不少钱,就学着“捣鼓”起来。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有艺术天赋,“瞎捣鼓”的一些作品常常得到行家的赞赏,这让他对盆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90年,第八届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杨昆带着10多件盆景作品到王城公园参加盆景展,公园里的牡丹引起了杨昆的注意,他产生了将牡丹做成盆景的念头。
然而,当时的杨昆还没有钱买牡丹苗做试验。直到1998年,他到邙山一家牡丹种苗场工作,有了便利条件后,才开始动手做牡丹盆景。
牡丹娇贵,要让牡丹在土很少的盆子里成活、开花,首先要解决无土栽培的问题。当时,无土栽培技术未被“破解”,大家不相信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杨昆能解决这一难题。
但倔强的杨昆认准了路就会坚持走下去。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昆在无土栽培微型牡丹盆景技术方面实现初步突破。2007年冬,他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了180盆微型牡丹盆景,20多盆开了花。
杨昆说,如今,他的牡丹盆景可以基本实现百分之百开花,一些品种甚至能连续几年开花。“我会继续努力研究,将更多的牡丹品种变得矮小轻便,易于携带,让游客看完花后,还能将牡丹盆景带回去。”杨昆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