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迁都洛阳 弘扬佛教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开始了全面“汉化”这个大工程。
公元494年,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人穿鲜卑服,一律改穿汉服。此后,他下令禁止鲜卑人说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禁止鲜卑人姓鲜卑姓,一律改用汉姓;大力提倡鲜汉两族互通婚姻,以使两个民族的血统融为一体;凡是迁到洛阳的鲜卑人,籍贯永远定为洛阳,死后也要葬在洛阳。
公元496年,孝文帝东巡嵩山,临行时命太子元恂留守洛阳。没想到元恂一贯反对改革,竟然乘机发动政变,拉起一帮守旧大臣准备返回平城。
孝文帝闻报急速返回洛阳,废太子元恂,另立皇子元恪为太子。次年四月,以谋逆之罪赐死元恂,葬于河阳。守旧派一看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如此之大,只好屈服。
整个鲜卑民族就这样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成为北方汉族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中原文明的繁荣和兴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到后来的隋唐盛世,也是以这些汉化的鲜卑人以及融入了鲜卑血统的汉人为主导而形成的。可以说,正是魏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种下了未来隋唐盛世的种子。
孝文帝以中原河洛地区为平台,发扬古典汉文化海纳百川的精神,博采众家之长。一些外来文化也在此期间进入中原,渐渐成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就是在孝文帝时期在中原得以大规模兴起的。当时,仅洛阳附近就建有100多所寺院,僧尼2000余人。整个北魏则有寺院6478所,僧尼7.72万人。
公元494年,北魏开始在洛阳建造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在山中凿出洞穴,在洞中刻有巨大佛像。此后,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各代,龙门石窟不断地被历朝历代所增添修建,成为中国石窟文化的代表之一。
自迁都以来,北魏的改革成效显著,国力日益强大,连续几年对南齐的小规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南朝萧齐内部混乱不堪,也为北魏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于是,孝文帝亲自率领20万大军,号称100万人,从洛阳出发南下征齐。齐主萧鸾见北魏势不可当,活活被吓死。萧鸾一死,南齐士气大衰,军无斗志,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此时,高车(维吾尔人的祖先)突然发动叛乱,孝文帝却因操劳过度加上水土不服,不幸病倒。于是,孝文帝派人到南齐讲和。
南齐方面偏偏不领情,认定孝文帝是打不过他们,竟然反过来攻打北魏。当时孝文帝已经回到洛阳,听说南齐来伐,便再次亲征,在马圈(今河南邓州东北)大破齐军,斩首三万,剩下的南齐军落荒而逃。
孝文帝没有趁胜南下追击,因为他又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他自知这次是好不了,该交代后事了。
孝文帝此时最大的遗憾当然莫过于不能消灭南齐一统天下,但还有一件事放不下,就是后宫。
原来,孝文帝的皇后冯氏本是冯太后的侄女,入宫之初就因为貌美而被封为贵人,后来却突然得了重病,不能再侍奉孝文帝。冯太后于是下令将其送回家中当尼姑。
冯太后死后,冯贵人的病竟然好了,孝文帝又把她接回宫中,先封为昭仪,后来又封为皇后。
但是,冯皇后与一名叫高菩萨的假太监好上了。皇后淫乱后宫的事儿被孝文帝知道后,他大惊、大怒、大悲,可还是舍不得杀冯皇后,只是把高太监杀了,而将冯皇后保留尊号软禁于后宫。
孝文帝病重将死,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件事儿了,于是在向众大臣安排了国事之后,又特意立下遗诏给最信任的弟弟元勰,命他将冯皇后秘密处死。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孝文帝在带兵南征途中病死,归葬于洛阳长陵。(摘自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编的《千年帝都 百代帝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