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佳节春节临近,但关于保险的话题仍然很让人沉重。上周,保险在线共接到读者电话15个,退保仍是“主打”,于是,春节前最后一期保险在线的话题也轻松不起来。
此“没风险”不是彼“没风险”
“当时,你们的业务员说没有风险的。”“是呀,只要期满就没有风险。”上周,我们和曹女士来到位于王城大道上的某保险公司,没说几句,保险工作人员便和曹女士为“风险”高声争辩起来。
据曹女士介绍,2009年,她去银行存钱,这家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帮她算了一笔账,每年交15000元保费,连续交5年,到第6年时本金、利息加上分红可以收益10万元,同时表示,在此期间曹女士随时可以取走本金。
曹女士连交两年后,发现收益远没有保险业务员说的那么高,于是就提出退保,保险公司方面经过一番计算后告诉曹女士,若退保,3万元大概要损失7800元。
“3万元你们白用了这么长时间,到头来还要扣掉近1/4。”曹女士很气愤。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指着保险合同上面的“现金价值”说:“这里写得很清楚,以1000元为计算单位,有对应年份。”
曹女士认为受到了欺骗,保险公司则坚持,保险合同是曹女士本人签的字,还有回访电话,因此,这份保险合同没有瑕疵,如果退保,只能按规定执行。
我们在听当初的电话回访时,注意到曹女士也曾问及回访人员该保险是否有风险,回访人员的回答是“期满以后没有任何风险”。而曹女士认为,这是对该保险品种没有风险的承诺。
让人纠结的“歧义”
像曹女士一样,许多读者都反映了类似遭遇,可惜都是“事后诸葛亮”:
一些保险人员所说的“没有风险”是“要缴满期限”的,“随时可以取回本金”,是要“扣除费用”的,“收益高”是“预期”的或“理论上”的,等等。
因此,市工商局专业分局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广大消费者面对少数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允诺的高收益,要擦亮眼睛,多方了解并仔细阅读相关材料进行核实,如有疑问及时提出来。
另外,购买保险后,还有一次“吃后悔药”的机会,即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各家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内容大同小异,除了确认客户身份和购买产品名称外,一般都会提到10天犹豫期,在此期间可以变更、修改、撤销合同。
受访保险公司也都表示,电话回访服务就是为了减少客户因为冲动投保。
市工商局人员指出,现在保监会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对购买投资连结险和分红险的客户进行100%的电话回访,并有电话录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将自己从保险代理人处了解的权益通过电话,向电话回访人员核实,以保证合同能够满足需要。
可惜,曹女士称,她接听回访电话时,手头正忙着其他事,没有能够认真听、仔细核实。
最后,曹女士称,她已经对保险失去了信任,并且不愿意让这“堵心事”影响过节情绪,即便需要担几千元损失,也毅然决定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