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只要日子一跌进腊月,就会有人走街串巷吆喝:“请灶王爷啦——”其实就是卖印着灶王爷、灶王奶奶头像的版画,但买主只能说“请”,大概缘于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
每年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母亲就会买来火烧馍、芝麻糖,在新请的灶王爷前燃上一炷香,肃敬地低头,还念念有词。这时,母亲总是禁止我们在旁边玩闹,我们只能蹑手蹑脚地远远看着。
灶王爷像的上边贴着“一家之主”的对联,左右两边则贴着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传说灶王爷要在这一天去向玉皇大帝打报告,评说这家人一年的是非功过。
《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说,灶王“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被举报者,大错减寿300天,小错也要损寿100日。因而人们对灶王恨得要死,又怕得要命。既然惹不起又躲不起,只好在上供时想点办法,于是,每年祭灶时,要供上许多糖瓜,这是专门来对付灶王爷的,用糖瓜糊住灶王爷的嘴,就不能说这家人的坏话了,如要说也只能是甜言蜜语。因此,俗语就有“二十三,糖瓜粘”之说。
民间有关灶王的流传版本有许多。据说,我国最初的灶神是位女性,《庄子》说她“着赤衣,状如美女”。后来的道书则把灶神说成是昆仑山上的“种火老母元君”,专管人间住宅,记下每家人的善恶,夜半上奏天庭。人们大概嫌红衣女郎不够庄重,便用灶神奶奶取而代之,并常与灶王爷并肩而坐,共享糖瓜。汉代出现了男灶神,祭品的规格与社稷神同等。
《淮南子》中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又称:“炎帝于火,死而为灶。”《五经异议》则认为:“火正祝融为灶神。”
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是为了感激和颂扬灶神的功德。而我一直觉得,祭灶的习俗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是缘于人们对食不果腹日子的深深恐惧。在国泰民安的今天,还有几个人搞祭灶仪式?祭灶的未来恐怕只是一种象征、一则传说。
祭灶早已沉淀为对童年的温馨回忆,浓缩成对父母殷殷的情意。无论祭灶与否,温暖的春节总会如期而至的。(涧西区 贾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