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红红火火闹元宵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听河洛大鼓,看“金龙欢腾”,可美!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2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县域篇
听河洛大鼓,看“金龙欢腾”,可美!
□记者 申利超 王振华 见习记者 杨凤轩 特约记者 朱晓玲 通讯员 赵怡 程俊杰 白路 文/图
  记者(左)体验舞龙。
  河洛大鼓传承人表演时声情并茂。
  为了占个好位置听书,嵩县县城群众早早就来到滨河公园。
  孟津

  “金龙欢腾”气氛浓

  记者体验当“龙头”

  昨日上午,孟津县举行元宵节文艺汇演,吸引了数万群众观看,最受欢迎的节目是“金龙欢腾”舞龙表演。

  7时30分许,参加文艺汇演的几支队伍已在表演线路——桂花大道旁等待。在孟津宾馆前,我们看到平乐镇象庄村舞龙队正在热身,四面鼓、八面锣已在队伍前敲了起来。随着鼓声、锣声的起落,两条30米长的巨龙开始盘旋,它们追逐着龙珠,时而急促,时而缓慢,龙身和龙尾随着龙头左右摆动,眼前的热闹场面让记者也想一试身手。

  十几分钟后,两条巨龙停止“游动”,队员们开始休息。“这一会儿就出了一身汗!”舞龙队领队张建伟说,舞龙不仅要掌握技术要领,还要有好体力。

  队员休息时,记者换上张建伟的舞龙服,请他教两招儿。龙身、龙尾都要跟着龙头走,记者决定学舞龙头。龙头在他人手里被舞得活灵活现,可到了记者手里,却显得有点儿笨拙。

  “起步时前腿要弓着,这样才能用上力,然后将龙头竖起来,左右抡圆。”张建伟一边讲解一边示意。师傅教完,记者便迫不及待地举起龙头,虽然龙头抡了起来,但“舞姿”却很生硬,动作也不连贯。

  “手握紧木棍,整个胳膊都要用力,而不是手腕用力。”张建伟指导说,舞龙时,要吸一口气将力量集中到两条胳膊上,这样舞起来动作才能连贯。

  舞了10多次后,记者“渐入佳境”,但胳膊明显感到乏力。“小伙子,这龙头有20来斤重呢,要想把龙舞好,得先把体力练好。”引龙珠的66岁老人李玉景说。

  据介绍,平乐镇象庄村舞龙队的舞龙表演已开展了22年,李玉景是舞龙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每年元宵节、端午节都会表演舞龙。“舞龙队有20名队员,10男10女,我引龙珠。”李玉景说,另外,还有30多个人敲锣打鼓、打龙旗。

  随着一声哨响,舞龙队员们开始做最后一次练习。8点30分,舞龙作为第一个节目拉开了文艺汇演的序幕。

  当天,共有1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为群众献艺。送庄镇的龙马盘鼓队阵容庞大,鼓声铿锵,白鹤镇、城关镇等极具民俗特色的旱船、秧歌、高跷、二鬼摔跤表演栩栩如生,既显示出农民的激情,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嵩县 听一段河洛大鼓,感受浓浓乡土味

  3日到5日,田湖镇上湾村的韦四奇、韦桃卷叔侄俩在嵩县滨河公园为群众表演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5日14时30分,记者在嵩县滨河公园看到,数百名群众聚集在舞台前,有人自带凳子,有人席地而坐,欣赏精彩表演。

  只见舞台上的韦桃卷一手拿鼓槌,一手拿月牙板,声情并茂地说书。韦四奇则在一边拉着三弦,踩着脚梆,控制着旋律。

  “节奏、音律等要与说书者的台词协调,唱腔悠扬、吐字清晰才能说出好段子。”韦桃卷说,这些都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韦桃卷14岁跟随父亲、叔叔学习河洛大鼓;两年后,他开始上台演出,表演河洛大鼓至今已有30年。如今,他成了河洛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咱洛阳人管河洛大鼓叫‘说书’,老年人就爱听说书人讲故事。”韦桃卷介绍,河洛大鼓是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演唱风格欢快活泼,重在讲故事、表达思想感情。由于限制少,几个人、一面鼓、一把琴就可表演。早些年,乡村娱乐活动贫乏,逢年过节,无论田间村头、剧场舞台,都能看到河洛大鼓的身影。

  近几年,电视、电影等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挤压了说书市场,但在政府的保护和引导下,河洛大鼓已从乡间走进城市,让居住在城市的人现场欣赏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节目。

  “前几年,我们大年初二就开始走村串镇演出。近几年,我们从初六开始外出演出。”韦桃卷说,在元宵节、文化月活动中,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县城给群众表演,这也让更多的人接触、喜欢上了这项民间艺术。 

  “人家唱得真不赖!”看完表演的嵩县城关镇居民席新菊赞叹道。她喜欢听书,平时都是用录音机听的,很少有机会观看现场表演,她希望这些艺人能常来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