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1版:洛阳·县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民警热情上门 解他燃眉之急
用绿来装扮 嵩县获嘉奖
偃师铁铉墓:明朝兵部尚书的节义千秋
早春时节 偃师村民修剪金银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新文物抢先看
偃师铁铉墓:明朝兵部尚书的节义千秋
□见习记者 肖依斐 通讯员 李秋展
  核心提示

  2009年9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偃师市大口乡铁村南约500米的农田中发现了明朝兵部尚书铁铉的墓。该墓地坐南向北,由铁公后裔为其修建,墓冢四周栽植有松柏,前方树着一通青石墓碑。

  根据记载,铁铉字鼎石,为元朝色目人(回族)的后裔,河南邓州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卒于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曾任明朝兵部尚书、山东布政使等职。

  ▲▲坚守济南为“城神”

      铁骨铮铮表忠义

  据《明史》、《铁氏家谱》等记载,铁铉在明洪武年间,由囯子生被选为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他机智灵敏,办案公允,颇有政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字“鼎石”。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明燕王朱棣(朱元璋四子)为与其侄朱允炆争夺帝位,借“靖难”之名,从北京发兵南下,兵至济南,铁铉固守,燕王屡攻不下大溃而去。济南解围后,朱允炆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免遭战火之罪的泉城百姓称其为“城神”。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朱棣率军攻下金陵(今南京),夺得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明史通俗演义》第二十六回记载,朱棣入京后,铁铉受逮至京,宁死不屈,朱棣命人割掉铁铉的耳鼻,又割下他的肉烧熟后逼他吞下,问他好吃否,硬骨头铁铉大声道: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的。至死仍骂不绝口。燕王复令人升镬至殿,熬油数斗,投入铉尸,顷刻成炭,导使朝上,尸体反身向外。朱棣命人用铁棒十余,夹住其残骸,令他北面,且笑道:“你今亦来朝我么?”一句话未说完,镬中热油沸起,飞溅丈余,烫伤左右手足,左右弃棒走开,尸身仍反立如前。燕王大惊,乃命安葬。

  对记载的真实性,现代作家郁达夫曾在其《暴力与倾向》一文中表示“虽然还有点疑问”但“私刑尽管由你去用,暴力也尽管由你去加,铁铉的尸骨,却终于不能够使它北面而朝,也是人类的一种可喜的倾向。

  ▲▲村南修建衣冠冢,墓毁难断后人梦

  “固守城池德沛百代,调理军务义表千秋,世守宗枋承先泽,光映前哲启后思。”这写于铁氏家谱前言上的寥寥数语,便能看出其后代对先祖的崇敬、缅怀之情。

  据介绍,居住偃师的铁公后裔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在村西修建了一座青砖灰瓦红柱、肃穆庄严静谧的铁氏祠堂,供历代子孙祭祀;另外还在村南约500米的农田中修葺衣冠冢一座,墓地坐南向北,占地面积近1亩,墓冢呈长方形,冢前立有铁氏祖茔碑,墓地四角立有四根石望柱,四周栽种苍柏,默默记述着铁铉那铁骨铮铮的悲壮之举。

  据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张英华介绍,后来该墓地被毁,石刻也被推倒,有些已去向不明。多数村民只知道在魏家寨旧址之东、铁窑村南及铁村南和西南处分布有几处规模较大的铁姓祖茔,而魏家寨之东至今还有一块土地,被称为“铁家坟地”。

  ▲▲铁公后裔支脉多,偃师铁村为正宗

  为记载铁铉的忠烈,人们不但为其建祠祭祀,还修有多处衣冠冢。自明代中叶起,官府先后在华阳宫为其塑像,在七忠祠为其设立祀位。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又在大明湖北岸捐资复建了铁公祠。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济南知府萧培元重修铁公祠,并塑铁铉像,供在祠内。

  据偃师铁村铁铉后裔讲述及铁氏祖茔碑文记载,明燕王朱棣破京(南京),建文帝兵部尚书铁铉居家遇害,尚书生前好友马、李二位,将其长子福安隐匿于马家更名易姓。明仁宗执政期间,降下赦文诏书,铁福安才迁居到偃师魏家寨(该村今已不存),娶周氏为妻,生子衍孙,后又居铁窑,但由于两姓纷争,又移居现在的铁村,并以铉祖临难,家人分散为戒,始称汉族。铁铉次子铁福书为避难逃至关外辽宁沈阳,繁衍子孙数代,仍以回族称之。现查铁氏宗族,今居河南、陕西、安徽、山东、辽宁、湖南、青海、新疆、宁夏、云南、台湾等地分支者回、汉世家各异。

  然而,由于全国各地散居的铁公后裔寻祖仅以河南偃师铁村铁福安之支脉家谱为准,2002年辽宁沈阳铁氏后裔六艺堂、南阳铁公后人与偃师铁姓后代几支主支脉相逢于偃师,举行了盛大隆重的认祖归宗及祭祖仪式,并在村南祖茔立碑、在铁家祠堂挂匾纪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