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4版:教育周刊·教与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如何抓住诗眼鉴赏古诗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2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中招古诗词赏析——
如何抓住诗眼鉴赏古诗词
□师院附中 李冰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不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也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然而由于这类题目一般选择课本所学的古诗词,所以难度不大,因而复习时常常不被学生所重视。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标题、作者、内容、注解等常识记忆,从理解词语到内容感知,从领会情感到主题把握,以及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时除背诵外还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一 常识记忆时关注理解标题和作者

  诗词的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我们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标题所告诉我们的信息,那么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就会很轻松。古诗词的标题一般包含下列几种信息:或揭示诗词的主要内容(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或交代写作的主要目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赵翼的《论诗》等);或点出吟咏的主要对象(如杜牧的《赤壁》、崔颢的《黄鹤楼》等);还有的点明了抒发的主要情思(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了解诗词的作者同样能帮助我们了解主题思想、把握风格,毕竟每位诗人的创作风格相对固定。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诗人作此词时任陕西经略副使,正在抗击西夏的侵扰。了解了诗人的生活经历,就不难理解这首词的主题思想:这首词主要描写北宋西北边境的军旅生活,描绘了边地奇异的秋景,从而表达了诗人慨叹功业未建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当然平时在背诵时不能忽略对题目和作者时代的记忆,因为这是常识记忆的必考内容。

  二 抓住“诗眼”

  在鉴赏诗词时,我们只要抓住一些重点词就可以把握全诗的情感,这些词就是“诗眼”。首先,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修饰语。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得新鲜,而且以乐写哀,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再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其次,关注表示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词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句中,用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和节奏感。

  古诗词中修饰词语一般较明显,只要把握好句中关键动词和形容词的赏析,领会主旨也就容易多了。

  三 赏析表达技巧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抒情、说明、议论和描写。但在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映衬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此外表达技巧还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比兴、对比、互文、反复等修辞手法。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表达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情感。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用春景写雪景,运用比喻、夸张写出塞外雪后雪满枝头的美丽景象,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更是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

  在中招试题中表达技巧的赏析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复习中要加强此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记忆。

  四 考题应对方法

  从中招所考题型看,近五年来有选择题、主观表达题以及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而后两种题型还有增加趋势,所以复习时应加强主观题的有效训练。

  1.客观题即选择题,考试中判断选择时建议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二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三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四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能否找到佐证材料和根据。五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中招考题中往往有一些题利用考生的思维定势,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以此来考查考生是否认真读题,知识点是否牢固,以及考生的辨析能力。所以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题目中“不恰当”“不确切”“错误”等词语的深层含义,以求更快更好地完成此类题。

  2.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在品味分析表述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关键词语上着手,要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形容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二是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三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四是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五是从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词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六是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诗词的意境,找出答题的角度,也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词所抒写的情怀。最后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当然大多数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还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链接

  2011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节选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案:

  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

  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