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作者(左)与弟弟同在洛一高读书。 |
|
1960年,笔者从洛阳一高毕业。当年学校向要参加高考的毕业班学生提出的口号是:“大干100天,赶上福州超郑汴。”学校的紧张气氛可想而知。
此间,适逢电影《青春之歌》首映,在学生们的强烈请求下,学校在人民电影院包下了洛阳首映场。同学们欣喜若狂。
哪知当晚7时,开演时间已经到了,该片的拷贝还未到洛阳。影院为了安抚同学们的情绪,决定先免费放映老片,等待《青春之歌》的拷贝到来。就这样,影院放了一部又一部老片,直到子夜过后,新片才到。同学们看完《青春之歌》后回到学校,已是第二天4点多了。到校门口时,大家看到我们的老校长石恩波,在教导处徐喜才等老师的陪同下,拄着拐杖站在校门口,嘴里不停地说:“把孩子们都熬坏了……”此情此景,让200多名学生深受感动。
后来听说,当晚石校长在传达室等了我们一夜,并不停地对身边的人发脾气。事后,他还流着泪在校务会议上作了检查,痛批自己“失职”。
高考前夕,下午课外活动时,操场上多了许多老师的身影,就连平时不太爱运动的赵福轩、高勤等老师也经常在操场上“散步”。几乎每位老师身旁都围着许多学生,老师们在不停地答疑。一次,我问赵福轩老师:“如果作文题目相符,我可不可以照我的那篇作文再写一遍?”我指的是曾经被赵老师认定的一篇范文。赵老师立刻斩钉截铁地说:“不可。文章太长了,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一旦阅卷老师有厌倦感,你就苦了。”
赵老师反应之迅速,回答之诚恳,让我感觉到他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真诚的关爱,而且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还有一件事,是洛一高一位老校工向我讲述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有一天,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纪登奎到洛一高去看望他在该校读书的儿子。纪书记的轿车当时被紧闭的校门拦住了,他的秘书下车唤出传达室校工,亮明身份后说:“请把门打开。”
校工说:“不中,上课时间,不准会客!”
秘书说:“书记很忙,请通融一下,哪怕让孩子出来一会儿也行。”
校工回答:“不中,除非患急病,学生不准外出。”
于是,省委书记连人带车被拦在校门外近两个小时,直到学校放学。
笔者把这几件小事串联在一起,50多年前洛一高的老校长、老师、老校工仿佛就在我眼前,令我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