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九周年。49年来,雷锋精神已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报发起了“寻找身边活雷锋”活动。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读者推荐的这些“活雷锋”,如何从自身做起,带给我们春天般的温暖。
“雷锋”档案:王清志 男 62岁
河科大一附院后勤管理科太平间工作人员
|
王清志 |
做一颗“钉子”,他为工作尽全力
□记者 高亚恒 文/图
推荐理由:从花工到太平间工作人员,他干一行爱一行。
一听说太平间,闻者多色变,愿意在此工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王清志的工作却与太平间紧密相关。
3月1日下午,记者在紧邻河科大一附院太平间的一间屋子里,找到了正在守着值班电话的王清志。
一张单人床、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这间4平方米大小的屋子就是王清志工作及休息的地方。每当医院有病人逝去,医护人员会首先给王清志打电话,无论昼夜,他都要到太平间做迎接逝者的准备。这一守就是两年多。
因为死亡随时可能发生,所以,除了吃饭和上厕所,王清志要一直在小屋里守着值班电话。为保证不漏接电话,王清志还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保持24小时开机。
到太平间工作之前,王清志曾做了30多年花工。但无论做啥,他都尽心尽职。
30多年前,王清志接替父亲的工作到河科大一附院做花工,一个人负责整个医院的绿化工作。做好了每天的巡查、修剪、栽种工作,王清志还利用空余时间到附近的单位移植花木。渐渐地,病人外出散步或是推开病房的窗户,都能看到院里成片的绿色。
为方便职工使用液化气,该院曾专门建立液化气站。1995年,因工作需要,除了伺候花草,王清志还兼管这个液化气站。他经常主动帮忙碌的医务人员送气到家。直到2003年,年纪大了,他才放下液化气站的工作,来到保卫科。
8年前,王清志和老伴儿曾在谷水买了一套新房,然而直到现在,他们都没在新家中度过一个夜晚。
推荐者眼中的他:
任劳任怨、爱岗敬业的老好人
提起王清志,河科大一附院后勤管理科科长李一正不住地夸赞,几十年来,王清志被调换过许多工作,可他从不埋怨,每换一个工作,他都会尽全力做到最好。
王清志心中的雷锋精神
王清志最钦佩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他也愿意像雷锋一样,做工作岗位上的一颗“钉子”。
“雷锋”档案:王湘婵 女 58岁
洛阳火车站退休职工
帮人垫钱买车票,她是乐于助人的售票员
□记者 郑凤玲
推荐理由:1983年,她替一名陌生的军人垫付了相当于自己半个月加班费的2.7元。
王湘婵至今仍记得当年那名年轻军人焦急万分的样子:“他那么急着回部队,我怎么能拒绝替他垫几块钱呢?”
这名军人名叫王超,如今已经48岁。他对当年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
那是1983年7月,王超休探亲假,在家照顾生病的老父亲。因接到紧急任务,他要在3日内归队。
想到仅在路上坐车就得两天两夜,王超赶紧收拾行李,从洛宁老家赶往市区,准备坐从郑州开往乌鲁木齐的127次列车。到得有点早,王超就决定先到市区舅舅家休息一会儿。
哪知一觉醒来已是夜里11时多,火车零时8分就要开车。王超急忙骑上舅舅家的自行车,带着帮他拿行李的表妹朝洛阳火车站骑去。
他们赶到洛阳火车站时,车站广播正在播127次列车进站的通知。王超让表妹拿着行李在进站口等他,自己则冲向售票厅:“127次,多少钱?”
“22块7毛。”售票员说。
王超掏遍了所有的口袋,只有20元钱,他当时还有10元钱在表妹拿的行李包里,可再回去拿钱时间就来不及了。不能按时返回部队,就会受处分!无奈,他硬着头皮向面前的女售票员求助:“我是一名战士,必须坐这趟车回部队,你先帮我垫两块七毛钱行吗?”
“好,我帮你垫上,你赶紧进站吧!”女售票员毫不犹豫地说,并很快递出了车票。王超抓起车票扭头狂奔,跑到站台时火车就要关门了,列车员连拉带推把他送上了车。
当时的车票上,都盖有售票人的印章,因此,王超知道那名热心的售票员叫王湘婵。一到部队,他就赶紧让家里人去感谢她。可他父亲几次从洛宁老家来到洛阳火车站,希望当面把2.7元钱还给王湘婵,不巧都没见到她。他只好从部队给洛阳火车站寄去了一封感谢信。
20多年来,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王超多次打听王湘婵的消息。直到2007年7月,他才从一个新结识的朋友那里得知,朋友的妹妹小贾认识王湘婵,就让小贾编个理由请王湘婵吃饭。
饭桌上,一脸茫然的王湘婵接过王超递给她的小纸包,打开看见里面的2.7元钱,立即激动地问:“你是不是当年在西北当兵的那个?”
王超激动地和大姐拥抱,两个人都流泪了,在场的人鼓起掌来。
推荐者眼中的她:
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她那时加一夜班的工资才两毛钱,却帮素不相识的我垫了两块七毛钱,丝毫没有犹豫!”王超了解到,王湘禅不止为他一个人垫过钱。
王湘婵心中的雷锋精神
王湘婵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在他人困难时,伸手相助,不求回报。
“雷锋”档案:张天定 男 63岁
农民
|
张天定 |
自费修路,他是热心肠的庄稼汉
□记者 马文双 实习生 爨淑纳 文/图
推荐理由:庄稼汉自费为村里修路,不容易。
高新区孙旗屯乡东沙坡村有一条通往农田的坡路,坡长路陡,常有拖拉机途经此处时翻车。农忙时节,村民拉庄稼经过此处,上坡要人推,下坡要人拽,就怕出事。
四五年前,一直在外当建筑工的张天定“退休”回家,决定自费修一修这段路,解决大家的难题。
他买来水泥、石子等材料准备自己干,村民们得知后纷纷来帮忙。村里人都说,若不是张天定出资带头修路,这路恐怕要一直难走下去。更让他们感动的是,如今只要这条路上有杂物,张天定就会默默地去拾掇一番。村民们说,自从修好这路,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翻车事件了。
推荐者眼中的他:
一个热心肠的老好人
“这条路虽不长,可一个收入有限的农民能这样做,实属不易。”推荐张天定的是该村村民赵女士。她和张天定并不熟,可每次回到村里,总能听人夸他是个好人,说他不仅自费修路,村里谁有难处,他也总会伸把手。前两年,村民李菊子的爱人摔伤,张天定给她送去了500元钱。
“我们不是本家,平时来往也不多,这500块钱在农村可不是小数目。”李菊子说着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她说张天定就是这么个热心肠。
张天定心中的雷锋精神
张天定认为,雷锋是个好人,值得他多学习。他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做好事,像雷锋一样做一个好人。
“雷锋”档案:李迎建 男 57岁
洛阳市东方物业公司门卫
扶起摔倒的老人,身体残疾的他毫不犹豫
□见习记者 付璇
推荐理由:身体残疾的他,毫不犹豫地扶起了倒在路边的老人。
2012年1月30日6时许,天还未亮,李迎建骑自行车行至陇北二路与景华路交叉口附近时,突然发现前方人行道上躺着一位老人。
他急忙骑车过去,由于腿脚不便,竟意外地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他顾不上自己,忙去扶老人。
经过简单询问,他得知老人名叫张新圈,已84岁,由于一时头晕躺在地上。虽然老人表示自己歇会儿就好,可他还是放心不下,将老人扶起交给路上的清洁工人照看,自己则骑车找到了老人的家,并将其家人带到现场。
赶着上班的李迎建骑车挥手说了再见,老人的家人才发现他是一名残疾人。
推荐者眼中的他:
十分低调的热心肠
推荐者王永建说,虽然他见过不少好人好事,但像李迎建这样身体残疾,依旧热心助人的,还是少见。
在王永建的眼中,这个因小儿麻痹导致身体残疾的门卫,是个十分低调的热心肠。只要小区居民需要帮忙,他都会尽力帮助。小区一位老人生病后情绪一直很低落,李迎建用几个月的空闲时间陪老人聊天,最终帮老人走出情绪的低谷。
李迎建心中的雷锋精神
李迎建认为,一个具有雷锋精神的人应该是一个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不论现实中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始终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