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尤以孝道和家庭和睦著称于世。
26年前岳父来家,郭联宗就当起了孝子,如今已届古稀之年的他,仍在悉心照料着他那98岁高龄的岳父,其孝行感动乡邻,有“当代王祥”之称。(详见本报10日A06版)
报道中有这几处细节——老岳父崔长明,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住在院中的正房里,房内有家中唯一的空调,桌下搁着足浴盆、暖脚宝,桌上摆着香蕉、蛋糕等;西墙小门那边,女儿女婿的卧室则十分寒酸……
离大洼村不远,便是因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而名动千古的王祥河。郭联宗因而有“当代王祥”之称。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代,“奉继母唯谨”的王祥,为治母疾不惜卧冰求鲤。另据传说,继母朱氏因痛惜王祥早逝,死后化身寒鸦,代代传承幼让老、老让幼的进食习惯,故乌鸦又有“孝鸟”之名。至今,王祥河畔仍有寒鸦村。
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民间传说,其主题和格调都是积极上进的。《二十四孝》成于元代,其题材却源自西汉以来的历朝历代,可见孝道对于中国的影响。即使幼童也知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嵩县71岁老农裴文学,因先后悉心照料5位老人而成为“2011感动河南年度人物”。作为一个自小被收养的孤儿,裴文学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奶奶和养父养母甚至侍奉两位舅舅至终老,其中一个舅舅享寿百岁,晚年的28年都是在裴文学的日夜照料下度过的。在其孝行的感召下,白云山脚下的明白川村敬老爱老成风,裴文学所在的那条小巷也被村委会命名为“孝老巷”。
在郭联宗和裴文学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华传统美德,是身体力行,是人格魅力。他们之所以受到普遍的尊重,既在于他们对老辈的孝,更在于他们为更多的人树立了一个“好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