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郝少林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是全国“高效阅读”方面的教育专家。
2009年,郝少林15岁的女儿郝煜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前往美国留学一年的资格。在美国的365天,郝煜写下了在美国北卡罗那州中学的点点滴滴:跟寄宿家庭成员的相处、美国校园文化、丰富的课外生活、社会文化等,书中记录了郝煜独立克服心理障碍、语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的过程,在处理与寄宿家庭的冲突、课堂上中美文化差异等事情上,她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高智商和高情商,短短11天就跟同学、老师打成一片,在全校年级考试中排名第三,还组织策划了全校为海地地震捐款等活动。
郝煜身上有自由、平等、坦诚、勇敢的美国精神,又有达观、上进、自强、宽容的中国传统美德。她的经历不仅可以让后来留学者了解美国文化,也让他们学会在异国他乡的生存之道。
2009年8月,刚刚过完15岁生日的我,孤身来到陌生的美国,心中既充满了梦想与希望,又夹杂着恐惧和担忧。
4月中旬,还在读高一的我,从爸爸那里得知了中美交换生这个项目,经过深思熟虑,我毅然决定参加这个项目。
我选择参加这个项目的理由是:一是中美交换生可以成为一个文化使者,在美国传播中国文化,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能起桥梁作用;二是我原本就决定要去美国读大学,如果能在上大学前熟悉一下美国的情况,体验一下美国高中生的生活,那么就能为今后在美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以我现在未满16岁的年龄,正是学习外语和感受美国文化的好时机;四是我总归要步入社会,终有一天要独立生活,这样的机会我不应该放弃。
当然,这个决定也有弊端:第一,我们学校会在两年内教完高中的所有课程,我才进行了一年的高中学习,出国一年会令我落下功课,回国后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全部科目的会考,能否顺利通过有一定风险;第二,出国意味着我不得不放弃国内高考,意味着没有任何退路;第三,我对美国文化一无所知,对自己会被分配到哪个州、哪个家庭也不了解。
经过仔细分析、权衡利弊后,我心中的天平向“利”的一端倾斜,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申请与接下来的考试。
前期准备工作异常艰苦。我4月份报名后,一方面要准备学校的考试,一方面要准备出国的资料、物品,一下子变成了大忙人。为了锻炼我的能力,出国的相关事宜父母从不插手,都是我去张罗。尤其难忘的是,7月8日,我15岁生日那天,正好是去美国大使馆申请签证。因此,这一天变得更有纪念意义。
顺利通过申请和考试后,我成了一名中美交换生。
去美国前,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每天写一篇日记。我记得出国前最希望的就是有一个“过来人”为我指点迷津。我想如果我能记录下在美国生活的点滴,那将能为后来者提供多大的帮助啊!
到美国后,我在百度上开通了个人博客,每天坚持更新日志并上传我最新的生活照。到我回国为止,10个月内博客浏览量就达25828次。许多人通过博客和QQ询问关于出国的问题,我会尽我所能为他们一一解答。每次听到别人说“谢谢”,我都会感到特别开心。
在父母以及中育国际的老师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从我的300多篇日记中精心挑选出最能帮助到读者的篇章编辑成册,希望它能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更多出国求学的同学照亮未知之路。我坚信,“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
(摘自《空降美国中学》郝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