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东慧 李三旺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学先进、找差距,“六加一”攻坚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再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强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够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就地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加快城乡一体的必然选择,必经之路。那么,这条路究竟怎么走?实践先行者告诉我们:坚持“三个集中、六个一体”。
三个集中 集聚集约出效益
“三个集中”是指,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若干个村整合在一起形成新型社区,使农民集中居住,可以有效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村建房点多、面广等状况,节约大量土地。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使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
新乡市已累计启动26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入住农户2.7万户。新乡市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920个行政村150万农民都能住进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4万亩。
●产业向园区集中
要想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必须靠产业做支撑。通过产业的有效集中布局,充分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创造条件。
我市的不少新型农村社区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宜阳县香鹿山镇牌窑社区位于郑卢线两侧,又离高速公路出口较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该社区南侧,香鹿山镇打造了一个轴承专业园,主要布局承接市区轴承产业转移项目及其配套项目。该专业园建成后,将进驻企业39家,可容纳3000多人就业,成为牌窑社区最大的产业支撑。
●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如何实现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集约、节约利用,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规模经营,其主要目的正是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许昌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全面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公司、业主和种植大户集中,实行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花木生产的整体水平。
六个一体 齐头并进促统筹
“六个一体”是指,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
实践者认为,“六个一体”中,科学规划是基础,产业布局是支撑,创业就业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则是保障。
●城乡规划一体化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应把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放到全市大局中通盘考虑,加强规划间的衔接,确保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镇域规划,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规划的有机衔接。
●产业布局一体化
产业布局一体化,可以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机制,并顺应产业结构调整良机,形成城乡一体化、梯度布局、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各个社区应依托自身优势和发展条件,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发展配套经济,为新型农村社区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基础设施一体化
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改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居住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
所有新型农村社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把社区基础设施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同步建设,配套完善。
●创业就业一体化
只有拥有稳定的就业渠道,搬入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才能安居乐业。因此,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应保证社区居民实现就地转换就业方式的要求,应通过产业园区建设、“三篇文章”一起做、农民创业等方式,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项目。
●公共服务一体化
引导农民搬入社区,就是要让农民充分享受城市社区带来的便利。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应实现“八有”:一有教育设施,二有医疗卫生设施,三有文化体育设施,四有社区服务设施,五有养老机构,六有公交站点,七有停车场,八有丧葬祭奠场所。
●社会管理一体化
社会管理体制一体化,是新型农村社区和谐稳定的制度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同步完成社区管理机构建设。
外地不少城市在实施过程中,为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统一办理了村改居手续,社区居民可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保、医保、低保等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同时,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区集体土地房屋产权制度改革,使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交易,也可以依法交换、赠与、继承以及设定抵押权。
“三个集中、六个一体”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方兴未艾、重在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