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柳树人是偃师市首阳山镇人,今年67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花23年时间研制出多代新型轮胎充气装置,其中一代产品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浙江一个厂家了解了他研究出来的产品后,当场就要跟他签合同,他却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先在河洛大地上开花结果。
▲▲ 23年前,他开始对轮胎充气装置进行研究
见到柳树人时,他正在洛龙区某小区的一套新房中忙碌着,偌大的客厅中只有一张小方桌,上面摆满了各样图纸和零碎的轮胎充气装置。
一进门,柳树人就拿出一个内胎、一把打气筒和一个闪着亮光的小玩意,神秘地让记者先来试试哪一个打气比较轻。
他先给内胎装上目前通用的充气装置,让记者先用打气筒打气;随后,他又将轮胎中的气放掉,换上那个闪着亮光的小玩意,让记者坐下用一只手试试。对比之下,第二次明显要轻松许多。“即使用嘴吹,也能把气吹进去。”柳树人自豪地说。
闪着亮光的小玩意就是柳树人的发明——新型轮胎充气装置,这都源于23年前柳树人的一次热心举动。
1989年冬,时年44岁的柳树人外出时,看到一辆装满砖块的手扶拖拉机停在路边,司机在旁边满面愁容。柳树人走近一看,发现拖拉机的右侧后轮胎没气了。热心的柳树人转身回家拿来了打气筒,司机却说没有用。原来,给手扶拖拉机的后轮胎打气,除了用打气筒外还得要充气阀。
“80年代末,村里哪有充气阀啊?”想着帮人得帮到底,柳树人跑了几个村后,才在邻近的一个镇子上借到了充气阀。
司机打完气后高兴地开车走了,柳树人却陷入了沉思:充气阀这么少,打气能不能不用它?
从此,柳树人就与轮胎充气装置结下了缘分,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之路。
▲▲ 面对不理解的声音,他仍执著坚持
柳树人搞发明完全靠自学,他的实验室就是自家的屋子,研究费用要靠种田和打零工来支撑,但更难以忍受的是一些人的挖苦与嘲讽。
“读个高中就想搞发明?”“人家想当中国的爱迪生呢!”“他是不是有病啊,被一个气门芯搞成了穷光蛋!”……
“当时好多人看见我来就赶紧跑,怕我借钱。”柳树人苦笑道,妻子也老劝他要安心过日子,别一心迷在不会吃不会喝的气门芯上。
但柳树人都不为所动,说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
而研究的过程也不容易,2003年冬,为得到某一新型材料的实验数据,身上只有70元钱的柳树人连夜搭火车赶往兰州。
“当时从洛阳到兰州的单程车票是45元。”柳树人说,在兰州,他白天跑到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请专家帮忙做实验,晚上就呆在兰州火车站的大厅中。兰州的冬天很冷,衣着单薄的柳树人就不停绕着火车站大厅一圈一圈地跑步取暖……
当时,他在兰州呆了3天,请专家做实验的钱还是一位好心的教授给垫付的,后来扒上一辆货车回来了。“为了研究能继续下去,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连夜赶了过去。”柳树人说。
▲▲ 靠查资料请教专家,他克服了一个个难题
1994年,因为孩子来洛阳上学,柳树人的“研究基地”也从老家搬到了洛阳,先是在老城后来到了现在的地方。在他的“研究基地”里,除了大量各种型号的轮胎充气装置外,还有摆在里屋墙角的一沓半米厚的图纸,上面画满了有日期标号的设计图案,而这些还不到柳树人这么多年来研究所用图纸的1/20。
由于只有高中文化,为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查资料、请教专家对柳树人来说成了常事。为查阅资料,他除了看书外,还早早学会了操作电脑;为请教专家,他天南海北地跑,23年来去过30多个城市。
截至2006年,柳树人投到研究中的钱已有80多万,大部分都是他四处借来的。
外面欠了这么多债,研究的风险自始自终存在着。难以承受时,柳树人就背着人大哭一场,哭完后又重新开始。
“累点苦点我不怕,只要能研制成功。”柳树人说。
▲▲ 他想让研究成果先在河洛大地上开花结果
“也许我永远成不了那个1,但如果我放弃了就彻底是个0。”柳树人坚定地说。
2006年,柳树人的研究之路有了转折。这一年,他不仅结束了单枪匹马的研究生涯,研究资金也有了保障。
这年夏天,柳树人做生意的外甥得知舅舅这么多年来一直倾家荡产地在搞这个时,为支持舅舅他也加入了进来,不仅帮柳树人还清了欠账,还表示会全力支持以后的研究。随后,柳树人大学毕业的儿子和侄子也加入了进来,四人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
而柳树人多年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在经历多达209次失败后,柳树人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认可。去年,浙江一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主动找到柳树人,要跟他签订合作合同。研究小组中有成员同意和对方签合同,认为浙江那边生产环境好,销售也方便,但柳树人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先在河洛大地上开花结果。